近日,记者从在甘孜州举行的科技助力“亚克甘孜”学术大讲堂上获悉,近年来,州畜科所牦牛高效养殖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研究项目组与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联合州内牦牛养殖企业开展了多种牦牛养殖模式研究,创新提出牦牛“3362”养殖模式,打破传统牦牛养殖单一模式,实现传统养殖模式与规范、科学养殖模式结合,从根本上改变牧区牦牛因各种原因掉膘乃至死亡的现象,全面增强牦牛体质,实现牦牛产品全年稳定供应。
甘孜州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最大的草原牧区和全国牦牛主产区之一。牦牛养殖产业是高半山上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但是冬季饲草资源缺乏以及牦牛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现状让农牧民头疼不已。
“为打破传统养殖模式,解决牦牛在自然放牧状态下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我们通过州校合作项目,在理塘、色达、甘孜等县经过3年多的研究,探索出牦牛‘3362’养殖新模式。”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省肉牛创新团队岗位专家黄艳玲向记者介绍,每年10月份牦牛体重达到当年的峰值,然而在漫长的冷季,由于气候寒冷和牧草缺乏,放牧牦牛掉膘严重。牦牛的这种“锯齿型”生长,一般要5至7岁才能达到300kg左右的出栏体重,期间要经过5个严寒的冬天,总掉膘体重远大于牦牛出栏时的体重,其消耗的草料是直线生长的2至3倍。
据介绍,“3362”养殖模式指在6月至8月三个月草地牧草丰盛时期实行放牧饲养,9月至11月三个月牧草枯萎期实行“放牧+补饲”饲养,当年12月至次年5月六个月实行舍饲饲养,各年龄段牦牛全年体重增重达200公斤以上的养殖新模式。该养殖新模式充分利用草地资源及牦牛补偿生长优势,有效降低牦牛掉膘、死亡率,实现牦牛体重稳定增长,将进一步提高牧民的经济收入。
“当前甘孜州牦牛养殖仍以传统放牧模式为主,但随着牦牛集约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牦牛短期育肥和全舍饲养殖模式相继出现,‘放牧+补饲’理念也逐渐被广大牧民广泛接受。”在黄艳玲看来,牦牛“3362”养殖模式在甘孜州已取得初步成效,随着其推广和应用,甘孜牦牛养殖业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