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江源玉树 “生绿”又“生金”

发布时间: 2024-06-07 09:19:00 来源: 青海日报


绿染玉树。程宦宁 摄


游客体验草原风情。


守护环境。


黑颈鹤翩翩起舞。


公园绿意正浓。

  关键词:生态产业化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炎炎夏日,漫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的休闲绿道上,悠悠碧波与葱葱花木交相辉映,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生动展现。

  绿水青山何以成为金山银山?

  近年来,玉树市探索高原生态产品的转化模式和机制,深入挖掘生态环境优势,聚焦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大力推进全域有机认证。依托雪域高原、江河源头的美好环境,主动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建设布局,努力实现“区域集散地”到“江源会客厅”的华丽转变,着力打造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的“玉树样板”,让农牧民群众在“两山”转化实践中受益。

  “保护区+社区共管”当好生态守护人

  “黑颈鹤真漂亮啊!”“快看!那边还有两只斑头雁。”5月24日,玉树市隆宝镇德吉岭小学组织师生来到青海隆宝滩国际重要湿地,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学生在户外平台用望远镜实地进行鸟类观察,参观自然教育基地科普宣教馆,观看实时监测画面,了解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截至目前,保护区内鸟类名录由14目28科61种增加到17目39科134种。黑颈鹤数量由1984年建区时的22只,增加到现在最多时的216只,平均每年保持在170至180只……”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巴桑才仁为学生讲解保护区旗舰物种、湿地保护知识等内容。

  像这样的生态科普活动在隆宝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举办一次,玉树市隆宝镇党委书记扎西朋措说出缘由:“近年来,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和隆宝镇党委政府、镇中心小学、德吉岭小学等相关单位紧密合作,形成‘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由管护站牵头,合力带动保护区社区学校及社区群众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打造自然教育基地并建设绿色示范学校,隆宝镇中心小学与德吉岭小学获保护区社区自然教育试点学校。”

  “保护区+社区共管”机制,是保护区管理站与隆宝镇党委政府共同探索出的一条生态管护新路径。

  巴桑才仁介绍:“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管理站与隆宝镇代青村、措桑村设为社区共管试点村,签订镇、村、社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共管协议与牧户管护协议,成立社区共管委员会,措桑村和代青村分别组建社区共管生态公益巡护队,制定了湿地生态巡护员管理、巡护工作、巡护报告等制度。”

  措桑村牧民才江在实施“保护区+社区共管”机制后,成为一名生态公益巡护员。每周才江会到隆宝进行巡护,6年的坚守和学习,让才江从生态保护的“小白”变成了“达人”。

  6月初,保护区已聚集大批迁徙水鸟,赤麻鸭、黑颈鹤等珍稀鸟类在湿地繁衍栖息,这也是保护区管护员最忙碌的季节。才江踏上草原、绕着湖泊,在巡护路线上密切关注鸟类的安危。

  才江说:“过去我认为捡垃圾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但是来到保护区参加巡护工作,通过管理站组织的培训,我学习了保护湿地、保护区日常巡护和野生动物救护等基本知识,每次巡护都认真填写巡护日记。现在我可以用更专业的知识来守护我们的家园。”

  管护只是手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最终目的。巴桑才仁说:“我们从隆宝湿地水鸟主要栖息地与自然保护区22个监测样方所属草场牧户中,聘用10名湿地生态管护员,每名管护员每月可获得1800元的固定工资。让保护区群众吃上‘生态饭’,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生态+” 打造江源玉树新名片

  如果你家门口就有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你心里一定是满满的骄傲和自豪,玉树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就是这样的存在。

  2019年12月25日,巴塘河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利用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资源,玉树市将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惠民的路子。

  6月2日,阳光和煦,天朗气清,玉树市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满目翠绿,市民和游客徜徉在公园,享受着优美环境带来的舒适与惬意。

  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玉树市东南部,总面积12346公顷,以结古镇为中心,巴塘河、扎曲河及其支流为主线,园内独特的高原河流湿地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使之成为青藏高原上一个重要的生态屏障。

  “公园的打造以亲近自然为理念,利用原有湿地、河流和景观资源,保留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自然生态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原真性,让市民能够充分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从而保护自然。”玉树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宁样介绍。

  湿地公园的打造为玉树生态和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绿色空间。公园里小路蜿蜒穿行,花木相映成趣,粗壮挺拔的柏树、藏柳等各种植物郁郁葱葱,清脆柔和的鸟鸣声、河水流淌声不绝于耳。

  “绿水青山”不仅成为了玉树市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玉树城市的魅力体现。

  玉树市在巴塘河湿地公园建设中注重绿色共享,将市区内四座公园划入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域,并改造提升,成为玉树市民的“空气净化器”和休闲娱乐好去处,也成为玉树市打造高原生态宜居城市、高原森林城市、旅游城市、改善人居环境的新名片。

  不仅如此,玉树市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探索三江源自然生态体验游+康巴人文历史探秘游+野生动物生态摄影游+自然探索科考研学游等旅游发展模式。同时,利用巴塘河得天独厚的漂流资源,加快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国际漂流赛事等体育+生态新模式。

  端上“生态碗” 吃上“绿色饭”

  玉树市扎西科街道甘达村位于玉树市重要水源地扎曲河源头,是距离城市最近的高原纯牧业村,村里山谷有上百处泉眼,在当地有着“千眼水源守护地”之称。

  2016年在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甘达村依托本村牧民群众成立生态马帮,目前,生态马帮共有成员20余名,马匹近40匹。

  甘达村党支部书记群才仁说:“自生态马帮成立以来,我们始终以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为重中之重,以实现自我造血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不同于其他商业性旅游接待,我们在带游客时会对游客行为提前作出详细要求,比如,在游览过程中不能携带塑料袋等任何塑料制品,告知游客将垃圾装进分发的环保布袋后带出游览区,提示游客在游览体验中尊重当地民俗文化和习俗。”

  今年29岁的扎西才仁是甘达村牧民,也是生态马帮的一员。

  扎西才仁说:“小时候,常听爷爷奶奶讲村里人敬山、护水的故事,现在生态马帮做马背上的导游,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能为宣传家乡、保护家乡生态出一份力,我觉得很有意义。”

  2023年,甘达村生态马帮共接待外地游客60多名,旺季时,仅生态马帮季节性导游工作就让马帮成员每月平均增收2000多元。

  扎西才仁说:“省上还将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放在了我们村,成立了水源文化保护生态马帮协会,这让我们对家乡水源腹地巡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度更高了。”

  不仅如此,“甘达模式”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在玉树市也小有名气。

  2016年,甘达村以贫困户合股集中自主经营的方式,将142.08万元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到了村集体产业合作社,逐渐形成了靠区位优势、劳力优势和技能优势的经营模式。

  群才仁说:“我们甘达村超市销售很多牧民自己做的手工产品,包括精美的藏袍、上乘的粉丝、糌粑以及酥油灯芯等。目前全村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近就业的村民占总人口的75%以上,‘甘达模式’带领村民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产品,稳步走上幸福路。”

  如今,甘达村草场和水源得到有效保护,特别是拆除草原围栏后,牧场环境逐年恢复。现在的甘达村已彻底告别守着牛羊,“靠天吃饭”的日子,过上了有产业、有工作、有分红的好日子。

  手记:绿为底色绘就富民新画卷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保护好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人类社会发展才能高效、永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方式。

  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是长江和澜沧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区,是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守护“中华水塔”、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这是所有青海人的共识。而玉树地处三江源核心区,更是义无反顾地要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吃生态饭。在担当好三江源生态保护责任的同时,积极探索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之路,注重“两山”转化实效。

  近年来,玉树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秉持“感恩奋进、生态报国”理念,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治理,完整保护高寒典型山地、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屏障日益巩固,实现了绿色崛起。

  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累计投资2.12亿元,开展黑土滩治理、退牧还草及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草原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67.74%,森林覆盖率达17.03%,公益林(天然林)管护目标及国土绿化任务完成率均达100%……

  一组组数字背后是玉树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玉树市的生动实践。

  生态环境保护,事关高品质生活,更事关高质量发展。用“含绿量”提升“含金量”,探索更多绿色产业发展的路径,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必然选择。

  玉树市将“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明确“高端、有机、品牌”的生态农牧业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全域草场有机认证,“玉树牦牛”“玉树芫根”“玉树蕨麻”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玉树牦牛”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被列为青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如今的玉树市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新城,不断积蓄着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与新动能。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省玉树州:写在绿水青山间的发展答卷

    如今,漫步在玉树大地,雪山冰川连绵起伏,野生动物自由奔跑,高原湖泊湛蓝动人,巴塘河如同洁白的哈达在草原上流淌……一幅绿水青山新画卷正生动铺展,一条天蓝地绿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正徐徐铺就。 [详细]
  • “绿”字打底,绘就“美丽生金”新图景

    如今,玉树市继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平安中国”示范县后,又斩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一“国字号”荣誉。 [详细]
  • 青海省玉树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好家园

    草木丰茂、动物成群的隆宝滩只是青海高原的一个缩影。如今,广袤的青海大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和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正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