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林正在查看青椒长势。王玉莹 摄
高原的夏季,天气总是变幻莫测,刚刚还晴空万里、云朵连绵,不一会儿乌云就压了过来,下起了雨。7月1日,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城出发,驾车顺着澜沧江向下游行驶,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了囊谦县娘拉乡娘麦村。
娘拉乡位于囊谦县东南部,地处青海与西藏的行政交界处,平均海拔3580米,平均气温4.3℃,属于半农半牧区。娘麦村与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嘎玛乡鸟东村、当妥村相连,距离边界村约3公里,是娘拉乡内耕地面积最多的村,拥有耕地218公顷,粮食作物耕地面积187.6公顷。
山脚下的一片平地上,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着,十分显眼。进入温棚,一股热浪袭来,青椒、西红柿、土豆……一片片翠绿的种苗映入眼帘,温棚的“主人”成林向我们介绍:“这批青椒是六月初种的,差不多到七月底就可以采摘、销售了,隔壁棚里种的是西红柿,今年西红柿的长势比较好。”
成林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也是囊谦娘拉白吾仓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成林回忆说,在他小时候,父亲就喜欢在院子里种些蔬菜,家里吃的萝卜、白菜、黄瓜都是父亲种的。“我对种菜也感兴趣,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在菜园子里捣鼓。后来父亲去世,我就接替了父亲的班,试着种植更多类型和品种的蔬果。”成林说。
2012年,成林在自家的空地上挖了一个平缓的坑,建了一个“试种基地”,建了第一座实验温棚,温棚不大,但里面种类可不少,洋葱、茄子、玉米各有各的区域,“刚开始试种时我心里也没底,但没想到第一年种出来效果很不错,试种的西瓜、草莓都成功了!”成林指着几株玉米略有遗憾地说到:“其他的作物一直长得不错,可玉米我种了7、8年了,就成功了一茬,可能还是受气候影响,不过我现在还在不断尝试。”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县农牧局的帮助和支持下,成林建设了10座温棚,成立了囊谦娘拉白吾仓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温棚种植逐渐规模化,成林便带着村民们共同致富,为附近村民、食堂、学校等单位提供新鲜的蔬菜。“去年,我又申请增加了9个温棚,现在温棚总共有0.76公顷,每年收益差不多有11万元。”成林说。
目前,合作社共有8户,55人。为方便温棚管理,成林按两户一周进行值班排表,每一户的务工时长还进行了考勤登记。村民旺堆说:“合作社刚成立,我就跟着成林学种植,温室温度要保持在多少度、黄瓜花开的怎么样了、种子播种间隔要多宽等等,这些他都‘门儿清’,在他的引导下,这两年果蔬长势越来越好了,去年分红我们家分了一万八千多元,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34岁的巴丁一边给西红柿除杂草,一边说:“温室每天都需要通风,一个星期就要除草浇水,等到作物成熟期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天天都来,一定要悉心照顾好这些‘宝贝’呦!”
就算没轮到自己值班,闲不住的成林也会每天去各个温棚转一转,“能带着大家伙共同致富,同时,我们种出来的瓜果蔬菜能让老百姓吃着开心、放心,付出的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成林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