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湖,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一个被戈壁环抱的小镇,近几年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一台台大型天文望远镜举目向太空,天文学家风尘仆仆一路向西,在这里探寻宇宙奥秘;孩子们用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和日珥、挑战U18全球青少年火箭发射挑战赛;还有大批游客或自驾或参团,在戈壁荒漠上感受俄博梁和黑独山、胭脂山的独特魅力……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一个因石油资源枯竭而渐入荒凉的小镇,如今缘何成为比肩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的地方?资源枯竭地区,如何一路“逆袭”成功转型?
转型:“从低头挖矿转向抬头看天”
冷湖,蒙古语称为“呼通诺尔湖”,意为异常冰冷的湖水。这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平均海拔2800米,常年寒冷多风、干旱少雨。
上世纪50年代末,这里曾经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油区之一,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各族儿女汇集于此,冷湖逐渐繁荣,最繁华时,人口达10万人。
运行20余年,累计产油32704吨,到上世纪80年代,冷湖的石油资源逐渐枯竭,冷湖油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大批人口迅速迁移,冷湖转入沉寂。
这是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拍摄的火星营地(无人机照片)。记者 张龙 摄
“冷湖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历史上,冷湖从来没有农牧业,第一产业不存在;过去城镇发展主要依赖石油产业,石油资源枯竭后人口转移,目前常住人口只有500多人,第三产业几乎可以被忽略;但是产业又不可持续,完全依赖产业发展地区经济不可取”,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田才让说,“这种地区要转型,必须在资源重构、经济重构、思维重构、价值体系重构的基础上实现颠覆,从而实现创新。”
2017年,田才让任海西州冷湖行政委员会副主任,那时,他正在为冷湖的产业转型发展东奔西走。“我们调研旅游路线时,常常早上去、晚上回不来,夜晚在荒山野岭抬头看天,发现冷湖的星空很特别”,田才让自问,“为什么这里的星星离我们这么近?冷湖能否依托星空资源发展文旅产业?”
带着这些疑问,田才让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来冷湖考察。
2018年1月起,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邓李才研究团队在距冷湖镇约70公里的赛什腾山区4200米海拔标高点(赛什腾C区)定点选址,开展天文台址科学监测工作,获取了大量气象、晴夜数统计和视宁度分析等关键监测数据。
邓李才介绍,对青海冷湖天文台址连续3年的监测显示,该台址的视宁度中值为0.75角秒,与公认的世界顶级天文台——美国夏威夷天文台、智利帕拉纳尔天文台的同期数据基本持平。而且,冷湖台址区域的优质晴夜时间占比达70%,每年天文观测可用的时间达300天。此外,这里常年寒冷多风、干燥少雨,也满足世界一流天文台址的基本条件。
冷湖综合条件与国际最佳天文台址相比基本持平,这一结果2021年8月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引起国际天文界关注。
“光学观测台址是极其宝贵的战略性稀缺资源。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缺乏满足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建设的台址,一直是困扰学科发展的瓶颈。”邓李才说,在青藏高原上勘定优秀光学天文台址,关乎我国未来空天活动和相关基础学科参与国际竞争。
2018年以来,冷湖陆续引进11家科研单位14个项目45台望远镜,大科学装置投资达30亿元。目前,其中的4台望远镜已投入科学观测,7台望远镜正在调试中。
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墨子巡天望远镜于2023年9月正式启用,运行10个月以来已拍摄超60000幅图像,获得原始数据100TB和各类科学数据产品超300TB,发现了400多例超新星候选体等高能时变天体;新发现太阳系小天体超1000颗,其中近地小行星14颗;并为天问2号任务目标小行星开展了定轨观测服务。世界首台“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简称“AIMS望远镜”)经过几年建设,已实现核心科学目标——将矢量磁场测量精度提高一个量级,实现了太阳磁场从“间接测量”到“直接测量”的跨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恒星观测网络组中国节点望远镜项目(简称“SONG”望远镜),目前已基本完成调试,后期将与20个国家的另外7台望远镜一起组成全球联网观测系统,对相同观测目标进行全天连续不间断观测,通过星震学方法研究恒星内部结构、探索太阳系外行星系统。
目前,冷湖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基地,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来回往返,冷湖天文大科学装置集聚效应已形成。
创新:“为人们寻找一个到冷湖的理由”
冷湖所在的柴达木地区拥有全类型雅丹地貌,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而冷湖俄博梁雅丹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的风蚀土林群。驾车行驶在俄博梁广阔的土地上,方圆百里渺无人烟,周围景色荒凉嶙峋,大片无人区给人外星拓荒的无尽想象,脚下的沙丘和砾石让人仿佛置身火星。
规模如此宏大的雅丹地貌让人惊叹,发展旅游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摆在面前的现实也很残酷:没有机场、远离大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有的公司宁愿毁约也不愿意投资,人们缺少一个来冷湖的理由。”田才让说。
2017年,一个偶然机会,田才让认识了北京行知探索文化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曲向东。曲向东多年从事深度文化体验产品设计工作,冷湖的风景照片和视频让他惊叹不已。
“荒凉的土地,多样的雅丹地貌,这不就是‘火星’吗?”结合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兴起的“火星热”,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在冷湖打造“火星”文旅品牌。
这是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拍摄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的大视场光学成像望远镜——墨子巡天望远镜。记者 张龙 摄
2018年3月,当地实行政企合作,引入专业运营商——北京行知探索文化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社会资本联合设立专业子公司的方式,引进优质社会资本和专业管理、运营力量,负责金融、运营等各项具体业务。冷湖火星小镇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振民介绍,以冷湖雅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为例,需要进行冷湖镇区、俄博梁、景区内外道路工程建设、设备购置、IP建设等五项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系统建设,项目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政企合作期限为30年。目前,公司与海西冷湖迎天下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行知探索文化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已实施了火星营地、火星一号公路、冷湖实验室等一系列项目,现在这些地方都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
据了解,经过几年运行,目前,入驻园区的企业已有8家。海西昊天科技创新开发有限公司以设备制造、安装为主要发展方向,几年来实施了多应用巡天望远镜MASTA项目、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项目、SONG望远镜项目等多个望远镜项目的圆顶安装;青海冷湖火星影业有限公司则依托海西州境内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冷湖科幻文学奖丰富的创作内容,致力于打造冷湖科幻影视外景基地、电影、电视剧、网剧等投资、制作、宣发、衍生品开发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已先后策划制作了冷湖科幻影视外景基地推广片、科幻电影先导片《火星后花园》等。
田才让认为,这些优质社会资本和专业管理、运营力量的引进,盘活了资源,有力推动冷湖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伴随着这些项目陆续建成,冷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肉眼看星星,地上落银河”,不少星空摄影达人不远千里来到冷湖火星营地,拍摄令人震撼的星空照片与视频。俄博梁的荒凉、黑独山的黑山戈壁、胭脂山的粉红色碎石,也吸引了大批年轻游客。
“从7月开始,每天过境冷湖的人数达到5300人,车辆有2200多辆,是去年同期的3倍”,冷湖镇副镇长张元强说,“游客有的自驾、有的跟团,主要是去黑独山、胭脂山和火星营地、俄博梁旅游,冷湖镇上的酒店入住率达到80%,经常爆满。”
衍生:“打造集科技、科普、科幻于一体的IP品牌”
汽车沿“火星一号”公路颠簸前行近百公里,一片由白色集装箱拼装而成的营地出现在眼前。这是一个集科学探索、旅游观光、户外探险于一体的综合性营地,走进梦幻般的甬道,太空舱像蜂巢一般立在眼前,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7月下旬,一场专为10-18岁的全球青少年举办的高水准航天科技赛事——冷湖火箭排行榜(U18全球青少年火箭发射挑战赛)刚刚在这里落下帷幕,来自北京、山东、香港等地二十余所学校的113名学生在7天的比赛中,系统学习了火箭设计、发射原理及回收技术等专业知识,也亲手制作了火箭模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了他们对航天科技的兴趣与热爱。”冷湖实验室STEM教育课程老师朱云浩说。
2023年,总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的冷湖实验室在冷湖天文科技产业基地建成。实验室内设有火箭教室、火星车教室以及芯片农场,还配备了3台科普望远镜,用于开展科普教育。“冷湖实验室”项目启动以来,开设的火星研学、火星夏令营、火箭先锋少年营等备受青少年的喜爱。截至目前,参加火星研学、火星夏令营、火箭先锋少年营等的青少年累计约有8000人。
走进冷湖镇教学点,楼道里的墙上挂着孩子们的画作,题材大多与天文有关。而在2018年以前,天文对他们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去年开始,这里的孩子们和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小学的学生们通过网上互动交流,“地球环境”“黑洞”“行星”等都是他们交流的内容,“给孩子们在心灵深处播下探索宇宙的‘种子’”,教学点负责人郭小娟说。
以科技为核心,发展科普、科幻、文创为辐射和延伸的产业链,冷湖正致力于打造集科技、科普、科幻、文化、体育、旅游高度融合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对于科幻作家和影视剧编导来说,冷湖也是一个“最具科技含量和科幻想象力的空间”。
2018年1月,《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等人来到冷湖考察,认为冷湖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的科幻IP。此后,中国第一个以地名命名的科幻文学奖“冷湖科幻文学奖”应运而生。不少年轻创作者从冷湖获取灵感、汲取动力。
“如果能得冷湖奖出道,就能在业界站稳脚跟。”青年科幻作家于鲲这样说。2019年,他的小说获得第二届冷湖科幻文学征文中篇二等奖,这令他信心倍增,此后接连斩获了科幻银河奖、星云奖、晨星奖等18个奖项。
越来越多的影视投资人、从业者开始关注冷湖。冷湖科幻IP也衍生开发出更多产品。改编自首届冷湖奖同名获奖作品的国内首部超感电影《灵魂游舞者》,由著名音乐人陈鸿宇担任电影音乐总监、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为电影主题曲作词,2019年电影在全国20多个城市巡演,获得广泛好评;第三届冷湖奖获奖作品《闭环》2021年10月被改编成剧本杀,2023年开始改编院线科幻电影《冷湖37°》,目前电影已进入前期筹备阶段,由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冷湖科幻文学创始人刘慈欣担任文学顾问。
电视剧《三体》总导演杨磊认为,可以深耕冷湖的“科幻文旅”特色,开发科幻影视拍摄基地,发展特色化影视旅游产业,与旅游业实现跨界融合,更好提升冷湖知名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看到冷湖因科幻IP的打造,实现了从地下到地上、到星空的华丽转身,冷湖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非常欣喜。冷湖不冷,未来已来。”刘慈欣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