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啰!”在卓玛老师的召集下,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天保牧场上的党员群众纷纷聚拢,围坐在一起聆听老师讲授党的政策和农牧知识。“说起党的恩情,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我们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卓玛激昂的声音回荡在牧场上空。
从田间地头到高山牧场,再到海拔4700多米的虫草山,香格里拉市委党校高级讲师、牧区流动党校负责人卓玛长期扎根基层,奔走在村村寨寨,为农牧民党员群众送教上门,引领群众同心共筑精神家园,她的足迹遍布全市11个乡镇,累计为农牧民党员群众宣讲200余次,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阿姐卓玛”。2023年,卓玛被评为香格里拉市“最美基层宣讲员”。
创新方式,理论宣讲“声”入人心
作为一名基层宣讲员,面对的学员大多是学历偏低、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不高的农牧民党员,怎样才能让这部分党员群众听懂党的声音?工作以来,卓玛一直在思考和探寻“接天线”与“接地气”之间最大的契合点。
自2009年以来,卓玛凭借自己精通汉藏双语的优势,陆续将党的创新理论翻译成农牧民党员群众熟悉的家乡话为大家讲课。“村里人基本都是藏族,特别是老一辈,没什么文化,听不懂汉语。卓玛老师用通俗易懂、亲切和蔼的藏语宣讲党的政策法规,大家不但听得懂,也喜欢听,能听明白。”小中甸镇和平村拉扎村民小组村民吹丹说。
一路探索、一路实践、一路总结。从2016年起,卓玛尝试把民间谚语、山歌、祝赞词等与宣讲内容结合起来,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群众身边。
“有一段山歌的歌词大意是这样的:‘自然资源保护得好,草原上的草就会茂盛,水没有污染,江中的鱼便会闪闪发光’,我便借用歌词的象征意义讲授人民和国家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卓玛介绍。凭借对传统文化的熟知和一副好嗓子,卓玛的歌声不仅让牧民们有了兴趣,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让党的最新理论在雪域高原落地开花。
“卓玛老师唱的山歌调子我们从小就会,但没想到她能用这种方式来宣讲党的理论,以前我们对这些理论一知半解,这几年听过卓玛老师的课,我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也更加明白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小中甸镇老村72岁高龄的党员孙诺培初说。
用心用情,流动宣讲“润心”基层
听说卓玛老师要来讲课,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虫草山上,村民总是争先恐后前来听课,把会场坐得满满当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很重要,作为一名基层理论宣讲员要接地气、要有热情、要有同理心、要能融入群众的生活。”分享起宣讲课堂如此受欢迎的秘诀,卓玛老师脱口而出,“对于我来说,到各个乡镇去宣讲,其实更是一次次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宝贵机会。无论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亦或是生产生活中的烦忧,只要是我能想到的、他们希望了解的,我都愿意同他们探讨一番,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减少他们与外部的信息差。”
久而久之,卓玛与远在雪山牧场、峡谷草甸的农牧民党员群众越靠越近,联系也愈来愈紧密,宣讲后拉家常变成了常见的环节。“我非常开心他们愿意和我分享生活,有时他们还会因为宣讲内容中的某一句话受到启发,把所知所想以及身边的案例分享给我,充实了我的宣讲内容,因此,每次宣讲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双向互动学习的好机会。”卓玛笑着说。
润物无声,成效是慢慢体现的。“今年到东旺虫草山宣讲时,农牧民干部群众表演了一个自己编排的节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灵活运用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不仅如此,一些擅长藏族传统艺术形式表达的群众,还将其与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创作了不少短视频。”看到这样的变化,卓玛的欣喜溢于言表。
“卓玛老师,我参加了村里举办的党员培训,那时你说年轻人要有闯劲、要出去开阔眼界,这对我启发很大。现在我在城里开了饭店,两个孩子也在城里上学,一切都不一样了。”曾经听过宣讲的村民向卓玛分享着这些年的生活变迁。用心用情的宣讲既走实又管用,这样的互动不时上演,更坚定了卓玛做好基层宣讲工作的决心。
“作为一名基层党校教师,我始终认为,理论工作者不仅要当好‘扩音器’,更要当好‘翻译家’,理论被群众理解、掌握,宣讲才更有意义、更有成效。”卓玛的声音满怀热情。雪山不老、江水长流,卓玛将继续奔走在香格里拉的山水之间,坚持把党的声音传遍雪山峡谷,送到群众心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