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江源观察|焕活非遗“新活力”:传统手工艺助力三江源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4-09-02 11:07:00 来源: 新华网

  55岁的手工艺人洛阳手握钢凿,用心雕刻每一个纹理。制作安冲藏刀虽然已有30多年,但对于每一件作品,洛阳制作时全神贯注。

  洛阳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安冲乡拉则村,美丽的江河水环绕安冲乡静静流淌,一把把精美的安冲藏刀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展现着独特文化魅力。目前,藏刀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8月19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安冲乡拉则村民族手工艺加工厂展示的安冲藏刀和手工艺品。新华社记者 李琳海 摄

  “安冲藏刀以其历史悠久、选料考究、式样独特而著称。”洛阳骄傲地说,藏刀的外部镶饰材料主要有金属叶片、珊瑚、绿松石等,刀鞘上刻有龙、凤、花草等纹样。

  在位于玉树市的安冲乡拉则村民族手工艺加工厂,一件件藏刀作品被整齐地陈列。该村驻村干部尕毛卓玛说,安冲藏刀的最大特点是刀柄部分采用黄金、白银、紫铜、黄铜等不同色泽的金属材料交叉镶饰,这种独特的工艺使得安冲藏刀在众多藏刀中脱颖而出。

  安冲乡党委书记更尕赛昂说,目前仅在民族手工艺加工厂,像洛阳一样的手工艺人有12个,每年9月至11月,艺人们集中制作藏刀,每人每天有近300元的收入。

  “ ‘千锤百炼,百炼成钢’是对工匠们的生动写照,这些体现力与美的作品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安冲藏刀制作技艺得以传承。”更尕赛昂说。

  玉树州被称为“山之宗、水之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发源于此并横贯全境,是历史上唐蕃古道、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等国际名片。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7年被批准设立。

  走进玉树州囊谦县乡村振兴产业园,一个被岁月磨砺而愈发璀璨的瑰宝——藏黑陶,浮现在人们面前。这项历经风雨洗礼的传统工艺,如今在白玛群加这位当代工匠的巧手中得以延续。

  46岁的白玛群加出生于囊谦县娘拉乡娘多村,自幼便受家族传统手工文化熏陶,对泥塑、绘画等技艺有着浓厚的兴趣。


图为8月22日在玉树州囊谦县乡村振兴产业园,白玛群加向记者展示藏黑陶。新华社记者 李琳海 摄

  从小,白玛群加跟随家族的老艺人系统学习制陶工艺,与藏黑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他不断锤炼技艺,逐渐掌握了制陶的精髓。14岁时,白玛群加开始行走各地,承接制作业务,锻炼手艺并积累经商经验。

  “经过秘方工艺和高温烧作,囊谦藏黑陶最大的特点是表面坚硬且使用寿命长。从传统手工艺品到现在茶具等生活用品,藏黑陶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白玛群加说。

  如今,在囊谦藏黑陶文化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从事藏黑陶制作的匠人有18名,技术娴熟的匠人每月工资近2万元。在白玛群加的悉心指导下,先后有1773名学员参与了各类制作技艺培训,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注入了新动力。


图为8月22日在玉树州囊谦县乡村振兴产业园,藏黑陶制作学员阿宝在制作将军壶。 新华社记者 王金金 摄

  “从一位爱好手工艺品的牧民到行走各地的商人,在保护传统文化中我们有了更多收入。是这个时代成就了我。”白玛群加说。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