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特色农业 “天空之城”的新高度

发布时间: 2024-09-12 09:27:00 来源: 四川日报


在玛吉阿米花园农庄的大棚内,山东寿光来的刘振国(中)在指导栽培技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雨杨 摄

  路标名片

  理塘:隶属四川省甘孜州,县政府驻地高城镇,海拔4000余米,有“世界高城”“天空之城”之称。近年来,理塘县现代农业园区围绕“极地果蔬、理塘牦牛”两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初步建立起“南菜、北牧、中加工”产业空间布局,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在理塘县玛吉阿米花园农庄,四川日报全媒体“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采访组见到了农庄管理员刘振国。4年前,他离开“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来到四川理塘扎根种果蔬。

  1996年出版的《理塘县志》记载,当年理塘的经济作物仅有少量的苹果、花椒。如今,小番茄、萝卜、草莓等“极地果蔬”在理塘稳稳“安家”。仅玛吉阿米花园农庄,每周都要发走一车6000斤的小番茄,销往成都的多个商超。

  除了新“安家”的“极地果蔬”,理塘的“老住户”牦牛也迎来了新生活。牛舍里实现了恒温恒湿的智能化管控,自动撒料车还能及时补充饲料,又快又干净。

  依托现代化种植养殖技术,一颗番茄、一头牦牛,折射出理塘的新变化——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天空之城”,崛起特色农业新高度。

  高原上的新“住户”

  大棚里种出小番茄、黄瓜、草莓和甜瓜

  藏语里,“理”意为“铜”,“塘”为“坝子”。8月下旬,采访组驱车抵达这座“天空之城”,一路在铜镜一般的广阔坝子上驰骋。灿烂的阳光、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发展农业,理塘并不是毫无家底。

  高寒环境,是果蔬的天敌。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地人都默认高原上种不出果蔬。

  玛吉阿米花园农庄背后是甘孜州盛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0多年前,企业负责人盛珂在甘孜当兵,当时,要想在高原上随时吃到新鲜果蔬,确实比较困难。2012年,盛珂将家乡寿光的冬暖式大棚引入甘孜,让高原果蔬破寒而生。第一批大棚建于泸定,蔬菜长成后,盛珂发现口感特别好,产量也不错。随后他相继在炉霍、理塘、道孚建起了大棚。

  在玛吉阿米花园农庄的300亩土地上,58个冬暖式大棚排列得整整齐齐。时间已近中午,大棚最上层的黑色“棉被”自动卷起,高原的暖阳透过蓝色塑料薄膜,直直照进棚里。记者一进棚,热浪混合着水果的香气扑面而来。到了气温低的晚上,“棉被”又会展开,呵护果蔬平安过夜。

  “ 这 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土质也好,种出来的果子糖分特别多,水分很充足。”理塘县玛吉阿米花园农庄技术员孙汉忠打开一个甜瓜,手套上黏糊糊的。农庄所在的甲洼镇,地势平坦,水热条件在高原地区较好。

  空 气 温 度 32.9 摄 氏 度 ,空 气 湿 度46.2%……大棚里的屏幕实时显示着当下的数据。地上的滴灌管子,正按时按量地将水溶肥注入土壤。

  现代化农业技术,让小番茄、黄瓜、草莓、甜瓜等果蔬在高原安心“入住”。去年,玛吉阿米花园农庄年产果蔬约300吨,产值600余万元,周边32个自然村在此入股,实现分红收益251.4万元。

  在玛吉阿米花园农庄智慧农业无土栽培馆的墙上,挂着两个牌子:“让高原没有难做的农业”“高原农业蝶变在这里”。在刘振国看来,这也是他扎根理塘的初心。

  “老”牦牛的新生活

  传统牧业变身牦牛产业现代农业园

  从甲洼镇驱车向北,海拔渐渐升高。抵达位于禾尼乡的理塘县牦牛产业现代农业园区时,外场上放养的牦牛,正摇着尾巴肆意驰骋。与牦牛多对视一会儿,它们就会牛气冲冲地跑来“求战”。

  “这些牦牛都是很有野性的哦。”理塘县副县长傅立春笑着说道。这是一种“家野结合”的养殖方式,牛舍的大门敞开,和草原无缝衔接。

  理塘是四川省10个纯牧业县之一,也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塘县“十四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中,“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是列出的主要挑战与问题之一,包括传统牧业占主要地位、牧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等。

  保留着最初的野性,但与靠天养畜的传统草原畜牧业养殖方式相比,牦牛们的生活已经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牛舍里的实时监控、温湿度传感器和恒温水槽正在工作。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通过集成集体牧场、养殖区、饲草种植区的各个区域,园区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和运行。

  与在野外随意啃食牧草不同,牦牛吃什么,也是有讲究的。傅立春介绍,通过精准的饲草料配方减少饲料损耗5%,每年带动经济效益达到500万元以上。

  牦牛在家里吃,在野外跑——通向外面草原的大门随时敞开,吃饱喝足之后,它们就能出去撒欢。

  “牧草生产、牦牛育肥、绵羊育种、活畜交易、产品加工、电商物流、牧旅融合”,依托禾尼、奔戈、高城等5个乡镇36个村的核心区,园区辐射带动全县17个乡镇。目前,牦牛园区共投入资金9393万元,建成育肥圈舍1.8万平方米、草料库1296平方米,规模养殖牦牛4.89万头,出栏1.33万头。

  不久前,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理塘入选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牦牛的“新牧歌”,有望唱得越来越响亮。

  海拔4000米上的新高度

  布局产业链、提升高原特色农业附加值

  南菜、北牧,高原农业的变化,离不开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

  理塘县农业产业园区工作人员、高级农艺师陈志明总结了三个转变:从传统农业种养模式转向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从分散经营转向集约规模化经营,从产业安民转向产业富民。

  提升高原特色农业附加值,升级还在路上。走进甘孜州牦牛精深加工塘塘研发中心,牦牛肉产品、乳制品、牦牛绒加工品、牦牛皮具品、牦牛角文创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塘塘”指的是杭州市钱塘区和甘孜州理塘县,傅立春就是来自钱塘区的浙川对口支援干部。

  来到理塘之初,傅立春就发现,牦牛生长周期长,采用标准化模式养殖,要5年左右才能出栏。饲养成本高,要与一年左右出栏的普通肉牛抢市场,必须为品牌赋能,提高产品附加值。“我们初步估算过,一根牛毛都不放过,一头牛的价值能变成以往的3倍。”傅立春说。

  理塘拿出了“庖丁解牛”的干劲。除了对牦牛产品的持续开发,还有对产业链的完善布局。

  “我们以种草养畜、科技创新、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智慧农业五大环节为导向,推行种草、养畜、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闭环生产,打造高原理塘牦牛区域品牌。”傅立春介绍,当下理塘已认证“理塘牦牛”“理塘牦牛肉”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注册“高城鹏飞”“亚吉-仓央情”“密奇奇-高高原”商标3个。去年,产业园区综合产值超2亿元。“争取再用3年时间,将这个数字翻一番!”傅立春信心满满。

  玛吉阿米花园农庄的果蔬,也经历了一次升级。

  从玛吉阿米花园农庄出发,冷链车沿国道318线、雅康高速,一路来到甘孜州蜜思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成都的仓库,用时14个小时。

  在这里,工作人员对小番茄大小、品质进行初筛后,精品果将被盒装打包运往成都的各大商超,次果被分拣到塑料筐内,等待运往加工厂,做成番茄果糕。

  企业负责人黄子娴告诉采访组,这批小番茄中,玛吉阿米花园农庄智慧农业无土栽培馆种出的番茄,绿色无公害、营养成分全面,卖价更高。

  去年4月,无土栽培馆栽下第一批番茄苗。在高原上搞无土栽培,他们又一次做了“吃螃蟹的人”。“除了想把先进的技术继续推广到当地,我们还想打造绿色有机生态农业,为品牌赋能。”刘振国说。

  就在采访组准备离开玛吉阿米花园农庄时,正好碰到了从理塘县城来的一家三口。小朋友提着篮子,摇摇晃晃地向大棚里的草莓跑去。这是“极地果蔬”延伸出的又一业态——将种养和草原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去年,园区接待观光和采摘游客超1万人次。

  特色农业新高度,仍在持续攀升中。(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露敏 唐泽文 王眉灵 肖雨杨 李强 华小峰 黄潇 蒋健奇 甘孜观察 杨孟双)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