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大国总师|从冰雪封路“三个月”到快速穿行“十分钟”——专访夹金山隧道设计总师林国进

发布时间: 2025-11-26 09:54:00 来源: 新华网

  夹金山,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凡人不敢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道尽夹金山的“险”和“难”。

  90多年前,红军战士在这里创造了人类意志的奇迹;90多年后,隧道设计师林国进和团队在这座大山腹地,开启了一场现代版的“穿越”之战,让天堑变通途。

  今天,《大国总师》专访夹金山隧道项目勘察设计总负责人林国进,听他讲讲如何突破极限,打通这条穿山路。

  (一)在建设与保护间寻找平衡点

  林国进从事隧道设计工作已近30年,主持设计的隧道超过600座,而夹金山隧道,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的一个。

  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气候恶劣、变幻无常。在这里,修建隧道需要面临三大极限环境挑战:高寒、高海拔、高生态环境敏感。在这“三高”中,最让林国进头疼的还是生态敏感。

  夹金山隧道所在区域涉及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绝对不能突破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地的核心区,一寸都不能进去”,这是林国进设定的不可逾越的底线。

  “按照常规,隧道轴线上的钻孔能最准确查明地质条件,但需要修便道,必然破坏地表植被。”林国进说。

  于是,林国进放弃正对隧道轴线的钻孔方案,选择在原有老路附近进行钻孔,虽然增加了地质判断的难度,却最大程度保护了生态环境。

  建隧道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地质问题。夹金山隧道要穿过一系列紧密排列的褶皱的岩层,隧道最大埋深达1400米,存在岩爆、涌突水、瓦斯等多种不良地质,工程建设难度极大。

  附近曾有一条3公里长的隧道修了6年,如果按此进度推算,9公里长的夹金山隧道可能需要10多年才能完工。“这里唯一翻越夹金山的国道351线,每年有3个月因冰雪管制,严重影响当地群众出行。我们等不起,百姓更等不起。”

  夹金山隧道建设,如同在刀尖上行走。“就像在夹心饼干里打洞,必须垂直或大角度穿过岩层,否则就会被卡住。”林国进打了个比方,隧道建设就像垂直穿越一本书,而不是顺着页面走。

  这一选择将原本相当于1400米埋深的难度,折减到了500至700米的水平,为工程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抠”出来的穿山奇迹

  夹金山隧道全长9.35公里,是国内已贯通的最长二级公路隧道。

  “这么长的隧道,如果采用传统钻爆法施工,建设速度会非常缓慢。”为了解决长隧道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林国进使用“TBM(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主洞钻爆法”的组合施工模式。

  换句话讲,他们在隧道主洞旁边建了一个平行导洞。平行导洞就是平行于隧道的小洞,采用TBM施工,可类比地铁盾构,掘进速度更快;导洞打好后,从平导洞横向进入主洞,从隧道的中间增开作业面,“分成6个作业面同步推进,实现‘长隧短打’”。

  二级公路隧道采用TBM施工,在全国也属首次。事实证明,有了“穿山利器”,掘进速度大大提升。林国进说,“TBM是用滚刀破岩,月掘进速度可达500多米,是传统钻爆法的5倍。”

  在林国进的手机里,有一个他自己开发的小程序,记录着隧道施工进度。现场施工人员每天会上传照片,连一个油管故障耽误几小时都会记录在案。“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工序延误的原因,不断改进工作。”

  正是林国进对各个细节的把控,使得时间一天天被“抠”出来。2023年9月25日,夹金山隧道平行导洞贯通,比计划工期提前12个月。

  直到这时,林国进心里的石头才落地。“平导就像‘实验田’,把所有不良地质都探明了,剩下的主洞施工,心里就有数了。”

  最终,夹金山隧道仅用不到4年就全线贯通,穿行夹金山的车程时间将从1小时缩短为10分钟。

  (三)“在有限时间里,打更多隧道”

  在同事眼中,林国进是一个极度追求效率的“穿山者”。

  但对他而言,效率不仅是为了更快,还是为了更好。林国进曾经自学代码编程,开发了一套隧道辅助设计系统,将设计师从繁琐的绘图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创新。

  “四川93%是山地,这个区域要发展离不开隧道。”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林国进追求效率的原因,在他看来,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他们要做的就是与时间赛跑。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李白的慨叹穿越千年,依然是横断山脉最真实的写照。在这里,群山如海,峰峦叠嶂,两个相邻的山头往往需要耗费数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抵达。

  “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打更多的隧道。”站在夹金山的山顶,林国进望着远方的雪山,“希望中国西部横亘在交通要道上面的每一座雪山,都有一条隧道,让翻越成为历史。”

  多年来,从川藏线到夹金山,林国进专挑“硬骨头”啃,修建的隧道总长度已超1000多公里。如今,他又将目光投向下一个挑战——从成都到彭州到汶川的高速公路隧道。

  这条隧道长24公里,埋深2500米,将是世界最长、埋深最大的公路隧道。说到这些数字时,林国进眼里闪着光,“我们要把在夹金山隧道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更多工程中去。”

  行车缓缓驶入夹金山隧道,林国进指着隧道穹顶上五星红旗的灯光投影,他告诉记者,这个设计是要让每一个通行者知道,我们脚下的这条路,连接着历史与未来。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征途,于林国进而言,他的征途是让西部的大山不再成为当地发展的阻隔。而他将一如既往,以隧为笔,继续在巍巍群山间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

  策划:储学军 车玉明 刘洪

  统筹:李晓云 李由 童芳

  编导:刘袁媛 于子茹

  导演:刘庆生 刘厦

  记者:关心 胡旭

  摄像:陈居伟

  素材提供:王俊 周尚武 刘晴 李周琴

  设计:史泽瀚

  新华网

  新华社四川分社

  联合出品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