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族盲童追逐音乐梦想的故事
去年,《冈仁波齐》《皮绳上的魂》《侗族大歌》等一系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均获得不俗口碑。1月9日,又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藏族题材电影《天籁梦想》即将上映。1月6日,《天籁梦想》在深圳万象城橙天嘉禾影城举行了试片,影片导演、深圳本地人张唯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天籁梦想》曾斩获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入围德国施林格国际儿童少年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东京国际儿童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意大利青年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以盲人为主角基调明快幽默
电影《天籁梦想》讲述四个藏族盲童从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小村出发,最终登上深圳电视台《天籁梦想》节目的追梦历程。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由西藏的拉萨、江孜二地盲校的盲人师生多人本色出演。作为一部以音乐为主线贯穿始终的作品,本片邀请到奥斯卡音乐终身评委Peter Golub和奥斯卡音效终身评委顾长宁负责配乐和音效,听觉体验出色。
与某些用低沉悲伤基调表现残疾人生活的电影不同,《天籁梦想》总体基调明快,片中不乏使观众会心一笑的小幽默,张唯用这种叙事方式来表现残疾人,受到观众认可。
影片表达西藏与深圳共性
张唯是深圳本土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影片多展现社会边缘人群的生活。代表作有《北京草原》《一个人的皮影戏》《打工老板》《喜禾》。
拍《天籁梦想》的缘起,是2010年,张唯偶尔看了一个西藏盲童参加的达人秀电视节目,当时就被西藏盲童和他们的歌声深深触动。至于张唯为何专注于底层普通人题材电影,张唯认为:“很容易在他们身上找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面相。”
影片另一个看点,就是将西藏和深圳两个完全不同的空间进行了强烈的对比,但又在影片的最后将两者的共性表达了出来。张唯认为,深圳和西藏的对比非常强烈:深圳给人的印象是现代感与高速快捷的变化,而西藏则代表了古老原始与原生态,“虽然这两个地点的空间形态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差别迥异,但人们对于追求梦想的愿望是相通的。空间形态的转换,并没有影响人们在思想层面上的契合。无论是影片的结尾,还是电影里的原型人物在《中国达人秀》上的表演,大城市的观众和西藏的盲校师生们在情感上都互相联结。”
-
“西藏盲童”主题微电影《假如失去三天光明》获奖
整部片子真实而动人,从而在通过三轮评选过后,获得了此次微电影节“最佳公益纪录片”的称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