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资讯

辞旧迎新 一碗“古突”拉开藏历新年序幕

发布时间:2018-02-15 11:22: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藏历腊月二十九日晚上,家家户户都要举行被称为“古突”的面团宴,这也是藏族风俗之一。过了“古突”就是藏历新年的除夕,这一天被称作“朗嘎”,家家户户的厨柜或桌子上都要摆放层层垒起的油炸果、装满小麦和糌粑的“切玛”、青稞苗、涂有各种颜色的绵羊头、糖果、酥油茶、青稞酒。

“古突” 象征除旧立新,消灾免祸

为了欢度藏历新年,人们一般从藏历腊月初就开始准备炸“卡塞”、买新衣、糖果、点心等。藏历腊月二十九日晚,一般都要吃“古突”(即面疙瘩)和作驱邪的活动。“古”即九,这里指二十九,“突”即突巴,是一种面粥,象征除旧立新,消灾免祸。

包在“古突”里的物品寓意分别如下(按照各地风俗,物品略有不同):日、月(做成太阳和月亮的形状)代表吉祥;辣椒代表说话很厉害,也可以认为这个人是“刀子嘴,豆腐心”;盐代表懒惰;瓷器代表好吃懒做;羊毛代表心肠好,善良;青稞代表吉祥;木炭代表这个人黑心肠。吃到这些东西的人要即时吐出,引得众人大笑,增添节日欢乐气氛。

此外,家家户户还要做一个脑袋小、肚子大的小面人儿,它出现在谁的碗里,谁就得挨罚学驴叫、装狗叫,还得喝九大勺面汤。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相互议论,共同说笑。接下来,家庭主妇会给每人一块用水拌好的糌粑,各自用手捏着,分别触碰全身(不能碰额头),共同祈祷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无病无灾,结束后用手使劲捏,在糌粑上留下手指印。把之前喝剩下的“古突”倒在一个破瓦罐里,再将留有手指印的糌粑和早已用糌粑做好的“魔鬼”一起放进瓦罐里,然后进行“驱鬼”仪式,寓意着来年平平安安。

“朗嘎” 藏历新年的前奏

过了“古突”之夜就是藏历新年的除夕,这一天被称作“朗嘎”。家家户户开始将门框上方挂了一年的旧香布取下,换上新的。香布是藏式建筑门窗上装饰的彩色布料,通常用五彩绸布缝制而成,象征幸福吉祥。

到了下午就要开始摆“德卡”,也就是给新年的供品。在客厅的供桌上,用面捏成的羊头、耳朵、大腿骨等垒在一起,旁边是一盆长势喜人的青稞苗,还有红枣、风干牛肉、奶渣、糖果、干果、酥油、红糖等,祈祷生活富足,风调雨顺。

羊头在藏语里被称为“罗郭”,与藏语“一年开头”谐音,代表新年的到来。据说古时候时兴活物祭祀,佛教传入后忌杀生,所以演变成用各种造型的面点来代替羊头。

摆好“德卡”后,家里的女主人就要准备做“切玛”。“切玛”也叫五谷丰登斗,在雕花油漆的木斗里,左边盛炒麦粒,右边盛糌粑,上面插着五颜六色的“罗萨美朵”(青稞穗)和精美的酥油花,祈祷来年丰收。

藏历新年期间,有客人登门拜访时,家里的主人首先就会把客人请到“切玛”前,客人会捏一小撮青稞粒或糌粑,向空中轻轻抛撒三次,同时念诵“扎西德勒”等新年祝词,然后将剩下的一点放进嘴里品尝,之后主人会给客人端来满满一碗青稞酒,共祝新年。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雪域高原上世代传承的新年习俗

    藏历新年初一这天,主妇们听见第一声鸡鸣便起来梳洗,背新年“新水”,家人身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珍贵的首饰互道节日的祝福。从初二开始走亲戚、挂经幡树,初五,拉萨郊区开始举行开犁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