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资讯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换车记”

周文元 曾嘉 发布时间:2018-05-06 08:14: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山南市克松村是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从1959年脱离农奴主的桎梏后,克松村民众生活发生根本性变化。日前,记者探访该村时注意到,近二三十年,民众买车、换车以改善生活已成为普遍现象。


图为达瓦。 周文元 摄

克松村位于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曾是噶厦政府噶伦——索康⋅旺青格勒在山南的六个庄园之一。1959年,该村民众告别农奴身份,选出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筹委会。


图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陈列馆。 周文元 摄

说起父辈曾经的生活境况,56岁的达瓦以“跟现在没法比”来概括。从上世纪80年代购入手扶拖拉机开始,他先后拥有中巴车、货车、出租车等车辆,生活水平也因此逐渐提高。

1984年,克松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提高耕种效率,达瓦于1986年贷款3000元(人民币,下同)购买了手扶拖拉机。农闲时,他还通过运输建材赚钱,两年内,就还上了所有贷款。


图为克松村的主要街道。 周文元 摄

现为克松村村干部的边巴次仁也在上世纪80年代购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回想当初,他记得村里人买手扶拖拉机的现象比较普遍。

那时,边巴次仁常常出去打工,学木匠,靠着这门手艺,日子渐有起色。比起其他村子,在致富路上,克松村人总是最先尝试,“过去农奴的经历太苦了,大家都想早些过上好日子。”


图为克松村人在2017年8月打谷收粮的场景。 周文元 摄

1985年,村民土多买了村里的第一台东风卡车,并发展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此后,交通运输业一直是克松村人致富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克松村人基本结束了主要靠种地卖粮的谋生方式,经济来源变得多元化,跑客运、跑货运、出去务工的人逐年增多。


图为达瓦展示2004年购入的第一辆货车。 达瓦供图 摄

随着进城人员增多,城乡间的交通运输日渐繁忙,达瓦从中看到了商机。2003年,他购入一辆中巴车,在周边的城乡之间跑客运,一年大约有8万元收入,“虽然赚钱不少,但挺辛苦的,因为车就我一个人开,不过,现在家里有人接了我的班。”

2012年,达瓦在卖掉两辆货车后,买了一辆出租车,由二儿子洛桑旺久跑客运。


图为达瓦展示2004年购入的另一辆货车。 达瓦供图 摄

靠着跑客运、货运攒下的钱,2014年,达瓦盖起了两层钢筋水泥楼房,“过去的新房是泥土垒成的,2010年的新房是石头加水泥砌成的。”

记者注意到,达瓦房子分南北两侧,南侧盖有一排平房,厨房、卫生间、储藏室、客房等一应俱全,北侧则为两层藏式楼房,室内靠墙摆放有跑步机、大屏幕彩电等。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