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首传唱不息的歌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在西藏,谈到民族团结这个话题,就不禁会让人想起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民族团结,是雪域高原一代代各族干部群众传唱不息的歌。
40年来,高原儿女追赶全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团结一致、不懈奋斗,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绩。各民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步形成了水乳交融、具有深厚血肉情感联系的民族关系。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物质基础不断夯实,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全区各族群众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良好局面。
社会稳定基石更加牢固
张建,自治区公路局林芝公路分局党委委员。作为“藏二代”,他在西藏公路建设和养护一线见证了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画面。
“我很庆幸生在这个美好的时代,见证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见证了40年来西藏各族人民荣辱与共、守望相助的感人场景。”张建说。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作出了“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为做好西藏民族团结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藏把深入开展对十四世达赖集团斗争,实现社会局势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积极实施干部驻村驻寺、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城镇网格化管理、“先进双联户”创建、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党政军警民协调联动机制、健全维稳工作责任制等十项维稳措施,以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
据了解,2012年以来,全区危安案件、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大幅下降,敏感节点、重大节庆和重要时段平安和谐,民俗宗教活动安全有序,社会大局进入了持续和谐稳定的新阶段,生活在西藏的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和拉萨市公共安全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拉萨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城市,来这里游玩,我没有感到丝毫的不适。这里的人民朴实、善良,从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一定很幸福。”来西藏旅游的李先生对记者如是说。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稳步推进
“多年来,我们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各民族依法自主管理民族事务。”自治区民宗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西藏先后制定出台了29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制定了符合西藏实际的实施办法,形成了具有西藏特点的、较为完善的民族政策法规体系,充分保障了各族群众的民主权益。
据统计,目前,全区2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比70%;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比57%;29名全国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委员占比89%。西藏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设立9个民族自治乡,其中门巴民族乡5个、珞巴民族乡3个、纳西民族乡1个,有力保障了各族人民依法当家作主、依法参政议政、依法自主管理民族事务。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西藏日报社记者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族团结大家庭。这是一支由汉、藏、黎、侗、回、土家等民族组成的队伍,大家在工作中互相帮助、互促互进、共同进步,出色地完成了各项重大宣传报道任务,多次受到中宣部新闻局的表扬,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命线的意识,贯穿于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制定出台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10个方面、42条具体措施,通过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培育典型、树立导向、弘扬正气、引领风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内地优秀人才在藏投资兴业,他们在藏创办了特色种植养殖、传统手工业、农家乐等实体经济,不仅富裕了一方群众、发展了当地经济,还与当地群众结对认亲、组建家庭,成为新时期民族团结的典范。达娃卓玛和李国良就是这样一对夫妻,如今,他们的儿子15岁、女儿12岁,2017年,他们的家庭入选拉萨市和城关区两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
一系列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开展,切实增强了高原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使“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各族群众心中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
日喀则市迎“民族团结进步日”
“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个民族都是祖国的孩子,血脉相连,共继文明,传承文化。”吉林省援藏教师宋文斌2日在日喀则市“民族团结进步日”座谈会上说。当日,是日喀则市第二个“民族团结进步日”,日喀则市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