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打工一户脱贫 “藏南谷地”结出“致富之果”
7月底,青藏高原一年气温最高的时节,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山南地区扎囊县的江平草莓园,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草莓采摘季。
朗追在给草莓浇水。央广网 孙冰洁 摄
近五十个工人在五十多亩的草莓园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浇水、通风、修剪……56岁的朗追就是其中的一员。每天早上八九点钟,西藏的一天刚刚开启时,朗追就准时出现在草莓园中,像对待孩子一样侍弄自己种下的草莓。“马上就快采摘了,现在是最后的成熟期,要好好养护。”朗追说。
培植草莓对于朗追来说,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承载着他的梦想——脱贫致富。
西藏扎囊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平均海拔3620米,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467户5706人,深度贫困村23个,贫困发生率8.5%。朗追一家此前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家中三口人,上了年纪的母亲常年卧病在床,来草莓园之前,全家唯一的收入是朗追在附近的工地上打零工所赚取的劳务费。“哪里有活儿就去哪里,收入很不稳定。”朗追告诉记者。
在草莓园中做工的工人们。央广网 孙冰洁 摄
2017年7月,扎囊县引入了江平草莓种植园作为该地区产业扶贫的重点,并从美国引进优质品种,自主研发出不含任何农药、肥料的草莓培养土,生产销往全国的高端草莓。“西藏草莓的成熟季正好和内地省份错开,能在七八月份让大家吃到自然生长的草莓。”草莓基地负责人周琳入告诉记者,目前基地生产的草莓已与国内多家高端超市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且面向本地开展草莓采摘业务,以确保草莓的销路畅通。
今年3月,通过扎囊县“务工联队”牵线,一直四处打工的朗追终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草莓园中做工。
4月到10月是西藏草莓的培育与生长成熟期,朗追每月在草莓园务工的收入有4500元,跟此前四处打工相比,朗追觉得虽然收入差别不太大,但“草莓园里活儿轻,离家近”,这让他觉得很满意。在草莓园工作至今5个月以来,朗追的总收入已经超过两万,其家庭总收入已经超出了西藏地区划定的贫困线,提前摘掉了“贫困帽子”。
在扎囊县,像朗追这样的贫困户不在少数。在离草莓园不到30分钟车程的扎囊县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内,来自阿扎乡章达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次珍,正在基地中和同伴仔细地照看新长出的种苗。作为基地的一名普通工人,她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自己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
在草莓园中做工的工人们。央广网 孙冰洁 摄
与草莓基地类似,种苗基地也是扎囊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实现精准脱贫引进的一项产业。
据扎囊县副县长鲁蓄超介绍,截至目前,扎囊县共引进蒙草集团、亿利资源集团等8家大型企业,投资项目16.4亿元,正在实施产业项目21个,解决了600户2350人的就业问题。此外,亿利资源集团与扎囊县各筹资50%共建了亿利新村,完成了危房户和高海拔地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安置。
2016年,扎囊县成功引入内蒙古蒙草集团,建立了集“示范引领、种质资源、苗木供应、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扎囊县植物种苗繁育基地。
无论是朗追还是次珍,在提到自己目前的工作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组织——务工联队。
“务工联队,是由扎囊县政府牵头成立的、主要由贫困户组成的务工队。”鲁蓄超告诉记者,由于扎囊县人口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近年来大型企业的相继进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但经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扎囊县政府于是以村为单位,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其他村民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联队,每队三五十人,由村干部担任队长。“当企业需要工人时,就可以跟扶贫办或者直接跟务工联队队长联系,告知工期、待遇等问题,由队长负责联络。”
据不完全统计,扎囊县目前约有15个务工联队。在草莓园工作的白玛德吉也是务工联队的一员。如今,她每天能为家里带来现金收入150元。不过最令她高兴的是,带来现金收入的同时,她还学到了草莓种植技术。
“我们的目标是,每一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人能像现在这样长期就业,这样基本脱贫就没问题了。除了脱贫,关键是有一技之长,这样他到草莓园干也行,到苗圃干也行,不愁找不到工作。”鲁蓄超说。
马上,扎囊县的草莓基地就将迎来忙碌的采摘季,“之后我准备在自家地里试着种草莓,早日致富。”说起下一步的打算,朗追言谈中是满满的信心。
-
技术能手带领众乡亲走上致富路
加律是西藏山南市桑日县白堆乡白堆村村民,靠着一手机械维修技术致富。2014年,他回到了这个只有63户人家的小山村,带动乡亲走上脱贫路。[详细] -
西藏山南:交上一份脱贫合格答卷
山南是藏民族的摇篮、藏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有西藏第一座宫殿、第一块农田、第一座村庄……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南市翻开了扶贫产业开发、摆脱贫困事业的新篇章。 [详细] -
西藏山南将变“绿富美”
西藏山南扎囊县生态修复产业扶贫项目近日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亿利生态股份负责项目执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