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资讯

牧民转变为“生态卫士” 那曲组建36个羌塘专业管护站

李海霞 发布时间:2018-09-13 08:29:00来源: 西藏商报

近日,那曲市林业局组织召开了自然保护区管护员培训会,来自班戈、尼玛、双湖、申扎等县的120名管护员参加了此次培训。他们跟随专业老师学习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物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湿地保护等知识,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监测工作及设备使用等内容。

保护区有了专业管护队伍

9月4日下午,来自申扎县的野保员达杰和双湖县管理分局亚阿木管护站的桑嘎暂时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前往那曲市林业局参加自然保护区管护员培训会。这样的培训会,那曲市林业局每年都会举办,为的是让每一个管护员接受最专业的培训,为生态保护积累丰富经验。

那曲市现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色林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麦地卡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昂孜措-马尔下措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湿地公园(嘉黎县嘉乃玉措国家湿地公园、尼玛县当惹雍措国家湿地公园、比如县娜若国家湿地公园、那曲夯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西藏班戈江龙玛曲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西藏巴青约雄措高山冰缘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另外还有10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围绕这些保护区,组建了36个羌塘专业管护站,共有390名专业管护员。

“管护员原本都是当地牧民,很多兼职做管护员。自2015年起,经过严格选拔,组建成了一支专业的管护队。我们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他们就彻底与牧民身份脱离,专职做管护员。”那曲市林业局局长米玛次仁告诉记者,“过去我们的保护并没有专业的管护员,靠的是群众协议,当地牧民兼职做野保员。自从专业的管护站建立后,形成了4级联动的保护格局,保护成效更加明显。”

专业管护站的建立,不仅让保护区都有了专业管护队伍的保护,而且这支专业的管护队更是自发将身边的人发动起来,参与到了保护工作中。“以前我们的巡护工作更侧重于反盗猎等,但是现在这种现象几乎没有了,我们的工作更注重生态和谐。专业管护员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的意义,让当地老百姓增强保护意识,从而发动他们自觉参与到保护中来。”双湖县林业局管理分局负责人嘎桑贡布说。

管护员配有现代化设备

从传统的保护方式到现在树立现代化的新型保护理念,那曲市林业局一直在努力寻求与更多外界力量合作,力求让这片土地得到更多的关注。

现代化保护理念的渗透,也许透过管护员手中的现代化设备就能看出来。培训结束后,记者与管护员们聊起现在他们去野外巡护是怎样一种状态时,他们说:“林业局给我们配了单反相机、GPS定位仪、卫星电话、高倍望远镜等,工作更加便利了。”

这让记者很惊讶,因为几年前他们出去巡护随身带的是纸和笔。最让人意外的是他们还配有手持终端。“以前我们出去要在记录本上记下监测到的信息,但是现在只要在手持终端录入就可以了。”双湖县管理分局亚阿木管护站的管护员桑嘎告诉记者,“我们有各自管辖的区域,被分成网格状了,巡护中用GPS定位后,就可以将看到的情景拍摄、记录下来。每隔一段时间,这些数据会网上传输一次。”

米玛次仁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羌塘在那曲境内的面积近14.39万平方公里,平均一位管护员要巡护的面积近368平方公里。“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羌塘无人区是个梦境,美丽与荒凉并存的神奇之地,但是对于这些管护员来说,无人区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地方,这里气候异常恶劣,他们常年要面对高海拔、高寒、干旱等恶劣的环境因素,现代化设备的应用让他们的监测工作更加科学化。”米玛次仁说,“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越来越好,数量也在逐年增长。同时,他们还要监测植被生长等。”

除此之外,红外相机也被应用到了黑颈鹤、雪豹等野生动物的监测中。“通过红外相机,我们可以捕捉到很多精彩的画面,从而更多地了解这些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而做相关的研究。”那曲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