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仁青岗村:守边护国 绿色致富
从被誉为“西藏江南”的日喀则市亚东县县城出发,向南行驶7公里,便来到下亚东乡仁青岗村。
走进仁青岗村,最突出的印象莫过于那无边无际的绿色,仿佛进入了曲径幽深的公园,一座座农家小院掩映在其中。
仁青岗村很小,总面积仅579.7平方公里,人口仅547人;仁青岗村又很“大”,因为这里发生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
家国情怀:守护神圣国土
在仁青岗村,有那么一群人,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一家一样,几代人扎根祖国边陲,守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放牧守边是我从小的梦想,我要和父辈一样继续坚持下去,守好家、护好国。”25岁的格桑旦增一脸青涩,但给人以坚毅和自豪。从格桑旦增记事起,他的父辈们就放牧守边,用脚步丈量着40多公里的边境线。每每听到父辈谈论放牧守边的艰险和趣事,格桑旦增就异常兴奋。初中毕业,格桑旦增便义无反顾地跟随父亲放牧守边。如今,放牧守边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饿了吃糌粑、渴了喝泉水;白天,翻山越岭,穿越原始森林和山峰沟梁;晚上,以天为被、地为床;在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里,还要随时准备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野兽袭击。这是从1984年开始放牧守边的多吉、巴桑多吉两兄弟的生活,其中有说不尽的辛酸苦辣。虽然艰辛,但是兄弟俩都在重复着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插国旗,每到一处便将鲜艳的五星红旗立于一处,从不间断。
除了放牧守边,还有一群人,以另外的方式守护着国土。仁青岗村的德吉、普次和次仁曲珍3位阿妈从1982开始便顶风冒雪、手提肩扛给位于亚东县的詹娘舍哨所官兵送去新鲜蔬菜和信件。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从海拔2800米走上4600多米,这一走,就是36年。从青丝到白发,先后为哨所送菜100多吨,往返里程超过6万公里。
在仁青岗村,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村民个个是守边者,人人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
奉献精神:保护绿水青山
仁青岗村林业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在当地群众看来,这便是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礼物”。
今年56岁的边巴次仁,是仁青岗村的一名护林员。他日常的工作是在森林中巡逻,从早上九点至晚上九点,走过一个又一个山头,要注意偷猎者的踪迹、排除森林火灾隐患,同时,还要保护森林环境,保护这个“绿色王国”的自然和谐。
戴上袖标,备上一些干粮,边巴次仁随时在工作的路上。“每次巡逻有五六个人,来来回回,一天的时间就没了,特别是冬季,气候干燥,一不小心就会引发火灾,马虎不得。”边巴次仁说,“这份工作一开始,就意味着责任重大,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生活环境,保护下一代。”
正是源于这种担当,边巴次仁一干就是26年,并还在继续坚守着。
“现在,我们村里一共有120名护林员,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我们村连续29年都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这都源自于村民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仁青岗村党支部书记朗杰说。
截至目前,仁青岗村的森林面积已达6.3万余亩,灌木林面积已达2.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1.41%,真正实现了遍地都是绿水青山。
产业助力:创造幸福生活
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仁青岗村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花卉产业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
今年50岁的边巴次仁(村里同名群众)就是脱贫致富的代表,在仁青岗村从事花卉种植已经六七年了。
“七色花是我们这里的特色,只有在我们这里的土壤才能生长,种植七色花是个很有潜力的项目。”边巴次仁说。基于这样的想法,2012年,边巴次仁带了一些花卉参加日喀则市珠峰文化旅游节,试水市场。“市场反响不错,当时赚了一些!”一条增收致富门路被发现了。于是,边巴次仁把这个点子告诉了乡里,得到了乡里的大力支持,专门从集体土地中划出一块给边巴次仁建大棚种花,租金一年1000多元。
就这样,边巴次仁的花卉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去年参加珠峰文化旅游节,才一周,我就赚了3万多元。”边巴次仁高兴地说。
如今,早已脱贫并成为全村致富带头人的边巴次仁还成了县政协委员。“我一个人富并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今年5月,边巴次仁到林芝考察,获益颇多,“我们村和林芝自然环境相似,林芝有很多合作社,我们也可以因地制宜办一些合作社,比如种核桃、养猪养鸡等,让群众增收致富。”
现在,仁青岗村的人均年纯收入约1.5万元,实现连续翻番,群众走上了一条富裕之路。一个崭新的边境小康示范村正在高原绽放。
-
西藏陈塘镇 珠峰深处有“桃源”
从地图上看,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五大沟之一的陈塘沟,像卧龙一样蜿蜒盘旋,静静地依偎在珠穆朗玛峰的怀中。终年云遮雾绕的西藏定结县陈塘镇,就坐落在这里。[详细] -
西藏米林县的绿色富裕路
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是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响当当的名片。每到旅游旺季,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详细] -
西藏吉隆小城的重生与蝶变
搭乘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快车,吉隆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