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纪念馆打造移动版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月4日,除夕,记者走进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接待室墙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格外引人注目。
工作人员给记者端来一杯水,盛器是个制作精致的搪瓷缸子,一侧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他有一句名言:‘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另一侧印着孔繁森同志的头像和两句话,“一杯子,饮水思源,薪火相传;一辈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缸子盖上,印着鲜红的党徽。这是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设计的文创产品之一。
“我们通过开发文创产品,打造‘移动的纪念馆’,让游客把纪念馆带回家。”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介绍,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不仅仅是孔繁森同志一个人的纪念馆,而是中国共产党谱系的传承和体现。如何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他们一直在进行探索、创新。
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纪念馆和教育部门合作,联合搞青少年研学精品线路。
纪念馆基本陈列已先后接待观众2015万人次,主题性临展先后接待观众160多万人次。如何不断扩大影响力和展出效果?该馆的做法是走出去,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截至目前,全国“四进”巡展、交流展观众达950万人次,“走出去”为10多万名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青少年学生作过专题报告。
文物藏品与史料资料,是展示英模事迹与精神的重要载体。2013年9月,从孔繁森家乡五里墩开始,纪念馆《300人口述孔繁森》大型访谈项目正式启动,足迹遍及山东、北京、山西、江苏、四川、重庆、西藏等地,通过当事人、目击者或知情人的访谈,录制有效时长达9100分钟的口述资料,征集到276件套重要藏品。纪念馆还曾先后三次组织人员进藏,开展口述史访谈和文物藏品征集。特别是第三次选派8名同志自驾进藏,历时49天,跋涉近两万公里,挑战身体极限,现场探勘事迹发生地(照片背景地)80多处。
孔繁森的精神,在家乡青年身上得到传承、发扬。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志愿讲解员白迪,这个和孔繁森一样随身总带着一个小药箱的医生,汶川地震时曾赶赴一线救灾,也曾在青海高原义诊。
红色基因,融入这方水土的血脉。在聊城,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多,热心参加公益活动的人多。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检察院“白云民生服务热线”办公室主任念以新认为:“这是大家受到孔繁森精神的影响。一定要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聊城的红色资源,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
【改革先锋风采】孔繁森:“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他献身的雪域高原没有忘记他,历史没有忘记他!”看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孔繁森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他曾经的同事、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人大副主任李玉建难掩激动。[详细] -
做孔繁森那样的西藏高原好干部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在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的“世界屋脊”西藏高原,有这样一位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他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这块高原上的热土,献给了纯朴、智慧、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