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达老人的藏戏人生
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区素有“藏戏之乡”的美称,经过长期的传承发展,觉木隆藏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深受观众喜爱。这也造就了觉木隆藏戏极其广泛的影响,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藏戏人才,73岁的旦达就是其中一位。
小时候,他是藏戏“朗读者”
1945年旦达出生,那个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大人小孩最大的娱乐莫过于看藏戏,但藏戏不常有,所以每一次的演出大家都会很珍惜。
回忆起当时看藏戏的场景,旦达老人仍是一脸享受:“无论看多少次都会觉得意犹未尽,看得入神了就会跟着人物一起哭。”
当时,村里的老师将藏戏读给正在上学的小朋友听,当时年仅13岁酷爱藏戏的旦达,自然成为其中的一名。
“虽然现在很多年轻人眼中读故事书是很烦躁的,但在那时候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且大家都很愿意读。”
因为读的次数太多,13岁的旦达几乎能把里面的情景倒背如流,甚至到现在,作为纪念,老人还保存着当时经常读的那本《卓瓦桑姆》。
旦达的母亲也是一位藏戏迷,同时也是觉木隆藏戏团的演员。受母亲影响,又经常担任朗读者,年轻的旦达不仅对藏戏有了深厚的感情,更热切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藏戏演员。
成年后,他成为了一名藏戏演员
后来,藏戏团重新开始招收学员,重组民间觉木隆藏戏团。这对旦达而言是天大的喜讯,旦达特别希望有一天能加入藏戏团并系统的学习藏戏表演。
选拔那天,老师们让旦达唱了一小段藏戏曲目,因为表现出众,成功的加入了觉木隆藏戏团,开始了他50多年的藏戏生涯。
刚开始,觉木隆藏戏团只是民间团体,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地,多数是在村子里的林间排练,演出也很少,自然也没有可观的收入。
“那是一段艰难时光,不仅戏服是自己的便衣,而且在唱戏的学习传授方面也难以持续。但这一切在大家看来都是小事。”旦达以及觉木隆藏戏团成员们并没有因此而心灰意冷,反而越挫越勇。
随后,改革开放的大好背景下,人们的文化需求多了,市场、观念也转变了。旦达他们也开始改变策略,一方面通过流动演出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扩大自身影响力,传播藏戏、推广藏戏。
年老后,他成为了藏戏的传承人
到了2000年左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觉木隆藏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而此时,虽然旦达自身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他却最在乎的是觉木隆藏戏的未来。
想到自己的“藏戏人生”,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与团友们商量后,决定成立一支专业的藏戏团队。在演出的同时,开班教授藏戏。
后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实施和推行了保护传统文化的工作。
觉木隆藏戏也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方的支持。“政府给我们专门订制了戏服并且鼓励我们要继续发扬传统文化,做好继承。”旦达感激地说。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63岁的旦达受邀前往北京进行了演出。随后,他还获得了一大批荣誉称号,他成为了觉木隆藏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这一切让旦达十分感激,也十分欣慰。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旦达进入了暮年,他感到自己身体对于藏戏表演很吃力了,但他始终还是不愿离开藏戏,于是又转到幕后,主要负责指导、传承。
“国家如此重视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将觉木隆藏戏发扬光大。”旦达说。
而今,觉木隆藏戏团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排练室还有崭新的戏服、设备,收入也比过去更加可观。每年觉木隆藏戏团在村里演出时旦达老人都会到现场观看,他也经常对大家鼓励说:“比起刚开始成立那会儿,无论是基本功还是对藏戏的理解,大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大家能继续传承下去。我们能发展的这么好,要感恩这样的好时代。”
-
看赛马·跳锅庄·品藏戏……有滋有味“文化年”
看赛马、跳锅庄、品藏戏……春节、藏历新年期间,西藏各地举办年味浓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庆祝新春。[详细] -
藏戏面具晚会在西藏拉萨公演
11月24日晚,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小型舞台剧资助项目《藏戏面具歌舞晚会》在西藏藏戏艺术中心公演。[详细] -
西藏两地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化和旅游部门户网站近日公示了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全国有175个乡镇入选,其中西藏占了2个,分别是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琼镇藏戏和日喀则市拉孜县拉孜堆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