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现代化瓜果蔬菜产业园
初春时节,记者沿着年楚河来到日喀则市白朗县,当西藏其他地区正忙着撒下第一粒青稞种子,白朗县已是瓜果飘香、蔬菜翠绿,一座座蔬菜大棚矗立在广阔田野上。白朗,一个现代化瓜果蔬菜产业园崛起在雪域高原。
位于年楚河流域的白朗县,素有“西藏粮仓”之称。传统上,当地农民以种青稞、小麦为生,既不懂蔬菜种植,也基本不吃蔬菜。1998年,白朗县政府和山东援藏干部开始动员村民种植大棚蔬菜,并从山东聘请了30名农民技术员,负责生产和技术指导,要求每名技术员带领4名当地农民学习蔬菜种植,并向当地农民免费提供大棚、菜苗和技术支持,这一举措大大调动了藏族农民学种菜的积极性。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瓜果蔬菜渐渐成为白朗县的一项支柱产业,并不断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白朗县委书记陈昊介绍,如今白朗县把发展万亩有机果蔬作为重点,2018年白朗县新建高效温室大棚4200亩,计划今年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预计产值达4亿元。
通过政府引导,培育市场主体,与内地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科技支撑,是白朗县蔬菜产业发展三大“法宝”。在具体实施中,白朗县采取了“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陈昊说,白朗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如中农圣域、山东寿光农业控股集团等,企业建立蔬菜生产基地直接使当地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另外,成熟的蔬菜品种技术也通过基地向普通农户推广,使全县农户受益。就蔬菜产业来讲,全县7000多农户,有3000多户直接参与,带动农户年增收30000元以上,是种青稞收入的10倍以上。
在一座座长300米、宽20米的阳光果蔬大棚里,种植着黄瓜、草莓、人参果等不同蔬菜瓜果。当地农民潘多受公司雇用在这里已工作了3年多,勤奋肯学的她每月能挣5000元工资,这比她过去在家务农年收入仅有10000元左右高出很多。她说:“收入还不错,重要的是我还学到了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经验管理。”
同样的土地,在观念转变后结出了“金色的”果实。在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前,彭仓村村民多以种植青稞和饲养牲畜为主要经济来源,对于蔬菜种植的概念几乎一片空白。2002年,因为彭仓村临近公路,交通便利,县政府便将该村列为蔬菜大棚技术推广示范村。然而,彭仓村蔬菜种植推广过程却遭遇重重阻碍。
“那时种蔬菜对村民们来说还是新鲜事物。”村支部原书记巴桑旺堆说,村民担心有限的土地种植蔬菜后粮食就会不够吃,实际上种蔬菜要比种青稞价格高出许多。彭仓村村民们尝到甜头后,开始大规模种植蔬菜。到2011年,在蔬菜产业拉动下,彭仓村成为全乡第一个人均收入过万元的村子。
作为中农圣域公司的技术总监,赵光伟2016年来到白朗,他对白朗发展蔬菜产业充满信心。他说,白朗虽地处高原,却有三大优势,一是拥有纯净的自然环境,另一个是年楚河流域是西藏最适合农耕的区域,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耕作技术比较成熟,再加上年日照时间长达3200小时以上,日平均温差在10度以上。他认为,白朗的这些优势就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可替代的。
山东省第八批援藏干部、白朗县委常委、副县长鞠正江说,白朗县正着手计划在全国树立“五彩天域、有机白朗”的地域公共品牌,到2020年,全县农牧业产值实现17亿元以上,增加群众收入4.25亿元。目前,当地已达成“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的共识。
-
看,那富足的笑容!
记者连日来在西藏采访时看到,越来越多的藏族群众走上了致富路。面对记者,他们流露出了富足的笑容。[详细] -
“高原果蔬之乡”——西藏白朗县
白朗县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东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在这里种植果蔬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经过当地藏族同胞和当地政府的不断努力,白朗县不断地发展产业,被誉为“西藏粮仓”和“高原果蔬之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