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种活4500棵树: 染绿荒山“新愚公”
西藏仁布县的春天似乎来得更晚一些。从切洼乡出发沿雅江往北10余公里就到了平均海拔4100米的杰雄村,山脚的树已吐出绿芽,山腰的树却还在静静期待春天的到来。
一路上,几位当地干部反复介绍普布南加,在杰雄村目之所及的树或是他种的,或是他在看管。
初见普布南加,黝黑的皮肤与银白的头发、胡须,形成了反差,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他。
“切洼”藏语意为沙子地,“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道出了几十年前当地的环境状况。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杰雄村,大大激发了农牧民群众的生产建设积极性,普布南加也不例外。
“当时仁布县的树少,但修房子、搞建设都需要木材,很快便掀起了植树热潮。”普布南加回忆说,“改革开放之初,先是村里组织种树,要求每人每年种5棵。”
但受气候影响,加之缺乏技术、管理不善,植树成活率低、收益慢,许多人逐渐失去了兴趣,大家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更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上去,唯独普布南加坚持了下来。
没有树苗,又不会育苗,普布南加就找人问、跟人学,经过苦心琢磨,后来他终于学会了育苗。
为了提高存活率,普布南加想到了一个“笨办法”,但也成为了最有效的办法——死掉1棵树,就种上2棵树,死掉2棵树,就种上4棵树……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树慢慢成活了。
树多了,活也越来越重了,光靠担水浇灌已不能满足需要。普布南加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山沟的溪流引过来。普布南加一家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经过两年努力,终于把溪流引到了种树的地方。但就算这样,普布南加要把树全部浇灌一次,还是需要半个多月时间。
“种树不难,难就难在怎样让它们长大成材。树种活了,还要长期看管、浇灌,防止牛羊、山洪破坏等。”谈及种树的难题,普布南加感慨道。
有一年,普布南加带着家人在山沟里种树,一场特大暴雨引发了山洪,让他们一年多的辛苦付之东流。“那时候心情像刀割一般难受。”普布南加清晰记得树被大水冲走后的情景。
40年,树已成林,看着种下的树逐渐长大,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还改善了生态环境,普布南加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得知记者来了解种树的事,普布南加在树林里逛了整整3天,一棵一棵地清点自己种的树——共种活了4500多棵!
受普布南加影响,杰雄村的村民们也都纷纷加入到爱树、种树、护树的队伍中。据粗略统计,杰雄村村民先后种树162800余棵,占地约2200亩。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要让我的子孙一直种下去!”年纪大了,普布南加干不动了,他让儿子群培接过了种树护绿的重担。
-
西藏今年消除“无树村”和“无树户”
2019年西藏将继续大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确保全面消除海拔4300米以下的“无树村”和“无树户”。[详细] -
西藏今年将启动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
2月26日上午,西藏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会议就2018年西藏林业工作作了总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