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畔的“白衣天使”
在碧波荡漾的班公湖畔,坐落着风光秀美、和谐文明的西藏日土县多玛乡乌江村。村里有位名叫嘎宗卓玛的女孩,自愿放弃到县城和地区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二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坚守在工作繁忙的村医岗位上,守护着全村人的生命健康。
20年过去了,女孩变成了中年妇女,青丝悄悄染上了白霜,然而她全心全意为村子谋发展、为群众谋福利的初心始终未曾改变。
湖水作证,不负韶华。
医者仁心洒乌江
1999年,初中毕业的嘎宗卓玛在老村党支部书记格桑龙白的鼓励下,放弃了地区人民医院和石油公司等多家单位的就业机会,回到村里当上了一名月薪只有200元的村医。
“书记对我说,村里没有医务室,也没有专职的村医,群众看病很成问题,希望我能够担起这个责任,我觉得这个工作很有意义,能够帮到乡亲们,反正吃住都在家里,工资低一点也没关系,于是便回来了。”嘎宗卓玛说。
虽然工资低,但是村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嘎宗卓玛上岗伊始便接受了为期9个月的村医培训,每年参加一个月的例行培训,还到地区妇幼保健院跟班学习过,平日里便通过手机上网和看书自学。现在,她已经能够独自处理绝大多数日常病症。
作为一名村医,关键在于要有一颗不辞辛劳、不计得失的爱心。孤寡老人旦增多吉一直身体不好,也没钱看病买药,嘎宗卓玛便坚持每周都去他家里为他打扫卫生、垫钱买药,直到陪着老人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2010年,在牧业点上放牧的孕妇白玛比预产期提前15天临产,听闻消息后,嘎宗卓玛连夜打着手电筒,在海拔5000米的大山上一路疾行,平时两个多小时的路程,硬是用了不到一个小时赶到,成功帮助产妇顺利生产。
2011年,嘎宗卓玛陪着女儿到地区上学,为了照顾女儿的起居,她考虑过辞去村医工作,并在地区联系好了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这时,村党支部书记格桑龙白打来电话劝说,让她放弃了这个念头,把女儿安顿好后,又返回了乌江。
“我就觉得村里的事比我自己家的事重要,而且当时医务室和药品都齐全了,我的工作干起来更得心应手了,工资也涨到了900元,不算低了。”谈起当年的想法时,嘎宗卓玛说道。
如今,嘎宗卓玛每年看病超过600人次,还养成了每天24小时都随时保持工作状态的习惯,只要乡亲们遇到病情,无论白天黑夜、路途远近,她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全力赶到。2016年春季,全村爆发流行性感冒,她每天看十几个病人,最后累到晕倒,被送到县人民医院住院7天,刚下病床,她又马不停蹄地返回了工作岗位。
“乌江是我的家乡,我能够用自己的双手让她变得更美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个人得失算不了什么。”嘎宗卓玛淡淡地笑着说道,在她身后,班公湖水碧蓝似海。
齐心协力奔小康
2013年7月,嘎宗卓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的眼光也超越了村医岗位,想用自己的能力,为村里做更多的事情。2017年,她开始组织村里的妇女群众参与到乌江村班公柳苗圃基地建设中,经过大家的努力,成功在乌江河边培育了10300棵种苗。
随后,嘎宗卓玛又开始担心夏天洪水把新栽种的幼苗冲毁,让大家的辛苦努力白费。于是,她和丈夫商量后,拿出自家积蓄1万元,在河边修建了一处挡水坝,确保了树苗的安全。现在,乌江村班公柳已经成为阿里驰名的树种,每年都会销往地区和其他各县,为全村带来近10万元收益。
嘎宗卓玛自掏腰包,带着妇女们种树创收,发挥了“半边天”作用,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赞誉。2018年,在乡亲们的支持下,她当选为乌江村妇女主任。
高歌党恩传四方
2018年,嘎宗卓玛被自治区聘为“四讲四爱”农牧民宣讲员,除了在全县巡回宣讲外,她还充分利用看病和巡诊的机会,向群众宣传“四讲四爱”的内容以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每次分发完药品,她都会大声地告诉大家:“这是党和国家为我们送来的!”
今年,为了配合日土县委宣传部组织的“党的恩情照边疆 阿里人民心向党”宣讲活动,嘎宗卓玛自愿舍弃自家牧业生产,联合格日等其他3名宣讲员组成了宣讲小队,自发对全县13个行政村开展宣讲,期间食宿、油料费用都是自己解决。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中国共产党带来的,作为一名党员,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嘎宗卓玛说。
-
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人均期望寿命提高至近70岁
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藏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详细] -
西藏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民生改善
自治区人大代表、日喀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院长米玛多吉说,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主管医师边巴,今年带来了关于残疾人康复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