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资讯

尼玛泽仁:用画笔与世界交流沟通

于园媛 发布时间:2019-07-28 08:54:00来源: 《光明日报》

  画家尼玛泽仁似乎有一支“神奇”的画笔。

  他的画,色彩绚烂,但不耀眼,是沉稳庄重的华丽;构图饱满,但不烦琐,是纯净辽阔的澄明之境。

  画画的尼玛泽仁,今年75岁。虽然年逾古稀,但他身体健硕,神采奕奕,说话沉稳有力,带着高原汉子的直爽。

  在一个炎热的午后见到尼玛泽仁,他刚刚和夫人参加活动回来。第十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世班禅画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身份,令他的生活十分繁忙。两个金灿灿的藏式小茶杯端上来,普洱茶飘着清香,谈话开始了。

  “我是真正的边疆少数民族,生活在大雪山下、金沙江边,远离首都北京,2009年时进入中央文史研究馆出乎我的想象,这对文化人来讲是很高的荣誉。”尼玛泽仁说。

  是一支画笔,把这个出生于四川巴塘县的穷孩子带进了新生活。

  1944年,尼玛泽仁出生。父母亲都是裁缝,尽管手艺很好,但当地的土司、官吏做衣服经常不付钱,一家维持不了生计,年幼的尼玛泽仁跟随父母流浪到了德格县。1957年,学校推荐他到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学习,少年尼玛泽仁第一次走出了雪山。

  有了真正学画画的机会,尼玛泽仁非常珍惜。5年的学习生活,使他熟练地掌握了素描、解剖、透视、线条、构图和色彩等绘画基本功,为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毕业后,尼玛泽仁一直从事美术创作工作。1980年是尼玛泽仁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一年。他参加了全国版画展。这使他有机会走出四川,登上全国画坛。美术评论家王朝闻看了他的作品后说:“如果把名字盖上,看不出这是汉族还是藏族画家的作品。”这对尼玛泽仁的内心产生极大的触动。从此,他下决心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绘画传统,创作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作品。

  尼玛泽仁把眼光投向了藏族传统的唐卡绘画。

  “任何一个民族的绘画的样式,跟它所处的生态环境分不开。”尼玛泽仁说,“中原地区有热闹的城市,车水马龙,如果过于色彩缤纷,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藏族地区空旷,经常五公里看不到人烟,人在大自然里就感到很孤独,这个时候人需要色彩的补充。穿上色彩鲜艳的衣服,骑着一匹白马,在很远之处都可以被看到。你看大昭寺、布达拉宫,金顶、红墙,衬托的是白云、蓝天、深色的群山。只要到西藏看,没有一个不是色彩很鲜艳的,就是为了体现人的存在感、价值感。”

  藏族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形成了唐卡鲜明的艺术特点,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夸张,构图饱满。尼玛泽仁认为,唐卡的优秀传统要继承和发扬,但也必须突破创新,跟上时代步伐,藏画既要和全国接轨,也要同世界接轨。他吸收唐卡绘画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特色,与中国水墨画以及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力图画出大家都能看懂的藏画。

  尼玛泽仁带着他的画笔,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2009年尼玛泽仁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参加“中华文化四海行”活动,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最近,他参与中央文史研究馆开办的“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担任中国绘画的人物画的历史和创作课题,与年轻学子一起探讨、交流。前不久,他刚刚和文史馆一行参观山西永乐宫壁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令人赞叹!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艺术家,必须努力、认真地去学习母体文化里优秀的精华,研究它,发展它,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灿烂、更加壮大、更加鲜艳。”他说。

  他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举办展览,在国外的大学举办“藏族绘画的历史与发展”专题讲座,介绍藏族传统文化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几年,他参与了“一带一路”美术创作工程,从西安出发,画沿线国家风土人情,一直走到意大利。

  说到这,尼玛泽仁起身,邀请记者到画案前欣赏他近期创作的“一带一路”写生作品。漠河北极村、吴哥窟、维也纳美泉宫……世界美景在他的画笔下跳跃。“我们在一些国家的大街上画画,当地人看到有人画这里的风景和他们的肖像,都非常高兴地围过来看。他们说,不仅看到中国的老板来这里投资,还有文化人来画我们!今天在‘一带一路’上,我们要慢慢地彼此接近。画画的目的是通过文化交流,达到心灵的沟通。”尼玛泽仁说。

  一支画笔,拥有了神奇的力量,它打开了一扇全国人民了解藏族文化的大门,也打开了中华文化与世界交流对话的一扇门。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