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最大规模杏鲍菇栽培园区投产 年产3000吨
西藏最大规模杏鲍菇栽培园区投产
年产3000吨,将大大缓解区内市场需求
西藏自治区最大规模杏鲍菇栽培园区已投产,该园区集菌棒制作、食用菌生产、培育和产品加工、废菌料饲料加工、职业技能培训及生态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立足资源地理优势、紧扣精准扶贫主题,具有“一园两区”功能(高原特色食药用菌示范生产加工区和现代农业培训展示观光接待区),后续将朝着日喀则“后花园”目标发展。文/图 记者 李海霞
记者从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综合实验站(区农科院蔬菜所栽培研究食用菌课题组)了解到,西藏自治区最大规模杏鲍菇栽培园区已投产。
该园区位于日喀则市谢通门县达那答乡如贵村,于2017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当前已基本建成,并且投产。“目前,生产杏鲍菇菌棒80万棒、杏鲍菇产品60吨,已运往拉萨、日喀则市场全部销售完成。”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该园区已实现工厂化栽培,除杏鲍菇外,还有平菇、香菇、金针菇、银耳等各类鲜菇,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耐保存、口感好等优点,因此深受广大栽培者和消费者的喜爱。
园区大力研发各类优质菌种,有专门的实验室用于保障各类菌种按时、按量顺利生产。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综合实验站站长谢荣介绍:“实验室主攻方向是研发优质的银耳、金针菇,开展各菇类品种的出菇实验,引领先进技术,给生产科研提供技术保障、提供数字支撑。现阶段在对藏金菇的研发、培养作深入研究,争取尽快投入生产。”
从市场调研数据来看,西藏自治区市场,每天可消耗各类菌25—30吨。“我们基地目前年产食用菌可实现3000吨,可以说,大大缓解了市场需求。” 谢通门县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示范园区总经理张琦介绍。
记者了解到,该园区生产出的菌类,由公司对接拉萨、日喀则的批发市场,搭建好销售渠道。主要以供货形式销售给前期对接好的各批发商,下一步将为各大超市供货。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拓宽市场渠道,对接更多市(地)、县(区)的大型批发商、超市等。提高产品知名度,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也会推出平菇、香菇、金针菇、银耳、藏金菇等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张琦介绍。
同时,该园区还计划推出各种鲜菇及其深加工产品。由公司与批发商、超市等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相比内地供货商,这种方式具备运费低、更新鲜等优势,物美价廉则更受消费者欢迎。
园区在立足地理优势的同时,不忘紧扣精准扶贫主题。记者了解到,当前在园区就业的当地农牧民群众共计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人,可实现人均年增收4.2万元,最低月度工资3500元;本地大学生20人,可实现人均年增收6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参与食用菌种植户达36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8户,预计可实现年户均增收1000元左右。每年年底还会分红。
“园区还以成本价为参与食用菌种植的各合作社及农户提供菌棒,出菇后以每斤3元的价格回收平菇,由公司通过目前打通的渠道、市场进行统一销售,从而带动增收。”谢荣介绍。此外,园区的技能培训中心面向社会,实行开放式服务,充分对接市场,提高培训实效,目的是让技能培训成为农牧民群众外出务工增收的有效途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粉垄技术”助力西藏山南青稞增产
科技增产、科技兴农一直是高原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山南市通过引进粉垄栽培技术培育试种青稞,实现了大丰收。[详细] -
技术助力 西藏青稞增产超20%
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麦村的村民们今年格外欢喜,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借助内地的粉垄耕作技术,青稞每亩能增产20%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