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资讯

西藏筑起医疗人才“高地”

申少铁 发布时间:2020-01-17 09:36:00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5年6月,我国启动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国家卫健委和北京、上海、广东等7个对口支援省(市)指派医院,成批次组团选派医疗骨干,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7个地(市)人民医院专科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目前,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对已经入藏。4年多来,西藏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每千人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职业医生数量等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给当地群众看病就医带来哪些变化?

  高难手术也能做

  各支援医院选派了659名医疗专家进藏,实现338种“大病”不出自治区、1990种“中病”不出地市就能治疗

  “北京来的专家救了我的命!”拉萨市城关区白定村村民米玛说。不久前,米玛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接受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45岁的米玛平时有个习惯,每天喝几两白酒。在他的脑子里,“癌症”是个陌生的词汇。两年前,他就出现了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没有重视。2019年初,腹痛难忍的他到拉萨市人民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肿大,出现大面积溃疡,医生确诊为中期胃癌。米玛的妻子知道确诊消息后泣不成声,以为丈夫没救了。

  米玛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接受了长达6个半小时的手术。他和妻子都没有想到,这家医院居然能做这样的大手术。原来,北京专家对口支援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极大提升了科室的诊疗能力。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专家刘春涛为米玛实施了术中胃镜检查,确定了胃部切除的范围;在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专家尹杰的现场指导下,拉萨市人民医院外科医生平措、普布罗杰、扎西云旦对米玛进行胃部切除手术。这样高难度的手术,在拉萨市人民医院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西藏高寒缺氧,环境艰苦。拉萨市海拔3600多米,年平均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4.3%。援藏专家尹杰从北京飞到拉萨,没有来得及休息便进入了手术室。参与手术的护士说,尹杰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但他全程精神高度集中,靠吸氧完成了这台手术。

  2015年6月,中组部、国家卫健委等启动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截至第四批医疗队伍结束援藏,各支援医院选派了659名医疗专家进藏,各受援医院“打包移植”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847项,填补了西藏医疗技术空白1014项,实现了338种“大病”不出自治区、1990种“中病”不出地市。

  西藏自治区卫健委党组书记、副主任王云亭介绍,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已建立起覆盖区、市、县、乡、村五级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急救和巡回诊疗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到1548个,床位1.68万张,卫生人员2.4万余人。从卫生指标看,每千人口床位数4.88张、卫生技术人员5.54人、执业(助理)医师2.41人,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4年多来,受援医院共开展三、四级手术近2万余台,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90%以上。

  规范培训“师带徒”

  大城市专家培养本地医疗骨干984名和县级医院医疗骨干1593名,已有120名受援医生能独立开展1至2种新手术

  “本来想去成都看病,但听说人民医院来了广州的专家,医术很高,我就来治疗胳膊了。”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正在做手臂理疗的患者胡阳春对记者说。胡阳春是林芝市波密县的小学老师,在送学生回家的路上遭遇泥石流,导致颈椎和右手臂受伤。他的右手臂受伤后,无法伸直,吃饭夹菜都很吃力,给学生们上课只能反着手写,很不方便。

  “刚做完针灸,现在准备做空气波治疗。”胡阳春轻轻伸了一下右手臂说,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现在已经能正常写字了。

  “空气波治疗的效果很好,立竿见影。”林芝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拉贵介绍,空气波治疗仪是广东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专家引进医院的新设备。一年多来,在广州专家的援助下,康复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我们科室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传统康复理疗。现在,使用先进的超声波检查,可以准确发现手臂和腿部的疾病。”拉贵介绍,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的援藏专家姜丽,不仅给康复科带了先进的现代医疗设备和治疗技术,还帮助科室培养了医生,大批患者慕名来治疗。

  “我是学中医针灸专业毕业的,当时对解剖和超声波知识完全不了解。”林芝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主治医生舒大青对记者说。舒大青是姜丽的学生,平时跟着姜丽学习解剖知识、超声波理论和实践操作,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肩关节、踝关节等肢体关节部位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在姜丽的指导下,舒大青开始重视科研,准备在医学论文方面取得突破。

  林芝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专家与本地医疗骨干结成帮扶对子146对,制定了帮带工作考评办法,并量化了师带徒和重点科室建设目标,在带动本地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改善了全市医疗卫生领域人才队伍结构。在援藏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林芝市人民医院建立起全科医学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先后培训本地医护人才1000多人次。

  在海拔3800多米的日喀则市城区,放眼望去,周围是群山,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一栋崭新的临床模拟实训中心大楼特别显眼。这座楼由上海市援建,引进了先进的临床教学模型、智能模拟系统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等,适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师培训等多项培训与考试。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为西藏自治区打造了一支医术强、有梯次、成建制、永不走的医疗队伍。”王云亭介绍,2015年以来,援藏医疗人才队伍落实了“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机制,在西藏自治区的范围内帮带了588个医疗团队、1446名本地医务人员,培养本地医疗骨干984名和县级医院医疗骨干1593名,已有120名受援医生能独立开展1至2种新手术,803人职称得到晋升。此外,各受援医院选派了1147名本地医务人员到对口支援医院进修。

  精准帮扶“院包科”

  重点建设164个科室,打造心血管内科、妇产科、儿科、骨科等85类具有高原特色、符合西藏群众就医需求的科室

  “感谢北京来的马医生让我顺利生下宝宝!”躺在拉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病床上的次仁玉珍说。由于高龄怀孕,她出现了严重的妊娠高血压,属于高危孕妇。

  一天晚上,次仁玉珍翻身的时候不小心从床上掉下来,血压升高,全身浮肿。北京妇产医院援藏专家、拉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马莹接诊了她。“孕妇当天晚上9点来的,科室都没有床位了,我们想办法给她腾出一张床。”马莹回忆说。

  次仁玉珍的化验结果显示,肝功能指标高,血小板低。此外她还出现了产前抽搐,情况危急。拉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动用全科力量进行了抢救。最后,次仁玉珍紧急接受了剖腹产手术,生下一个健康宝宝。“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医术高,我姐姐也是在这里生的孩子。”次仁玉珍说。

  “在北京妇产医院的援助下,我们科室的本地医师能独立完成各种妇科三、四级手术,能处理产科各种危重症孕产妇的救治,许多孕妇慕名前来生孩子。” 拉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边巴卓玛介绍,2018年底,拉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被评选为西藏自治区唯一一家国家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是拉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的“院包科”医院。2015年8月以来,北京妇产医院派多位专家到拉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支援,并以师带徒方式对本地医生进行带教,通过开展各种讲座、制定科室工作指南等方式,规范妇产科的临床操作和各种抢救流程,有效提升了科室的诊疗水平。

  “院包科”是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精准帮扶当地医院重点科室的主要方法。北京协和医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医一院、北医三院通过“院包科”的形式,支持自治区人民医院全力创建西藏自治区医学技术高地。例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帮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建立西藏自治区第一个血液科,并不断充实力量,使其成为自治区唯一可以治疗血友病的科室。

  王云亭介绍,根据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特点和对口帮扶关系,确定北京协和医院等8家医院(单位)作为牵头单位,选定65家三甲医院作为包科医院,以“院包科”形式承担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七个地(市)人民医院专科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真正实现了变“输血”为“造血”。截止目前,西藏自治区已重点建设164个科室,打造心血管内科、妇产科、儿科、骨科等85类具有高原特色、符合西藏群众就医需求的科室。

  科室能力的增强也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目前,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那曲等地级市的人民医院都创建了三甲医院,结束了西藏自治区没有市级三甲医院的历史,就连海拔最高的阿里地区也建成了首家三乙综合医院——阿里地区人民医院。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