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巴宜区巴吉村村支书米玛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干不好,没脸面对老百姓!”
见米玛一面不易,第一次联系扑了空,只能改期。一问,原来米玛出去给村里谈“生意”去了,附近有工程建设,米玛想让他们用自己村里的机械设备。
今年57岁的米玛,是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巴吉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一直带着村民“做生意”,在他领导下村集体经济相当红火。2019年,依靠建材城、物流园区、景区等产业,巴吉村集体收入120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4万元,分红最少的一家一年也能拿到10万元左右。
然而,米玛更看重的却不是数字的增长——“巴吉村地理条件好,脱贫早,如何建成幸福村,我一直在琢磨。”党龄25年的米玛说,“要想办法让巴吉村每一个人、每一代人的日子都更加红火。”
2012年村里分到一大笔拆迁补偿款,拿到一大笔钱,村民心里都美滋滋的。“发钱只是短期利益,可集体经济怎么办?如果有人丧失劳动能力怎么办?”米玛思前想后。
但是,发展集体经济需要资金,米玛刚跟村民说了集资的想法,就遭到质疑——“这钱亏了怎么办?”“出钱怎么才公平?”“钱已经花了,现在拿不出啊。”那时候,大家在村里见了米玛都绕着走。
“如果不是党员干部带头,这事儿恐怕就黄了。”米玛感慨。米玛召集村里的党员干部多次开会,摆事实、讲道理,“钱在手里,花了就没了。有了产业,才能持续造富。”“这钱存起来,一时钱包鼓了,但以后咱们村的儿孙怎么办?”米玛言辞恳切,先是说服了村里的党员,党员们再去自己家、邻居家做工作,最终全村上下达成共识。
就这样,村民集资的1500万元成为巴吉村集体产业的“启动资金”,一座建材市场不久拔地而起。生意越来越好,村民见到了出资的“回头钱”,更加信任米玛。
“听党话、跟党走、会发展、能致富。”这是米玛这些年来的经验之谈。党的政策文件,米玛一直认真学习;各种会议,他都积极参加,还结合巴吉村的实际情况一起思考。没想到,还真让他找到了致富门路。
2016年,米玛作为人大代表参加巴宜区人大会议。在阅读区政府工作报告时,米玛敏锐捕捉到其中的机会——“报告说,巴宜区要重点发展旅游业,需要整治环境,清理违章建筑。我当时就想,如果巴吉村能‘抢先一步’,是不是能找到发展的新增长点?”
当时,林芝市区周围乱搭乱建的主要是仓库,米玛觉得,如果真的拆除违建,物流仓库的市场需求就会蓬勃兴起。于是,他萌生了建设物流园区的想法。
回到村里,米玛开会一说,村民们全都支持,米玛却当头泼下一盆冷水:“每个村民出资有限制,有钱的不能多出,家里穷的也要支持。”
村民不解:“募资难道不是越多越好?”“咱们发展集体经济,不光是为了挣钱,更要让全村人民都富裕。”米玛说。
为了帮助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村民入股,米玛积极协调,帮助他们从银行贷款。最终,全村居民都按同样出资额入股物流园项目。“作为党支部书记,谋划村里发展时必须注意公平,确保致富路上‘无人掉队’。”米玛说。
2019年7月,占地230余亩的巴吉物流园区一期顺利建成。走进新建成的园区,车辆往来穿梭,仓库里堆满了各类物资。园区不仅为林芝市发展提供了配套设施保障,也为本地群众增加了就业机会。巴吉村驻村第一书记周皓说,“充分依托毗邻林芝市区的优势,米玛为巴吉村规划的产业都是服务城市生活的,因此发展空间较大。”米玛说,“组织把村里发展的担子压在我肩上,干不好,没脸面对老百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康巴汉子巧手“画”出致富路
洛松郎直是昌都市卡若区卡若镇卡若村的一名普通村民。5年前,他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的致富路,是用画笔“画”出来的。[详细] -
高原“香城”尼木县 致富路上含芬芳
米玛扎西点燃一根尼木藏香,四周静了下来。跨入新时代,尼木藏香又被赋予了新使命——助力雪域高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尼木藏香燃起的氤氲,蕴含着雪域高原最纯正的芬芳,不停地向世人讲述着动听的“致富故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