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曲拉:从未上过学的农牧民科技特派员

薛文献 格桑朗杰 发布时间:2020-10-03 08:57:00来源: 新华社

   清晨,昌都市边坝县草卡镇笼罩在绵绵秋雨中,雨滴不停地敲打在塑料大棚上。大棚内,一位身着藏装的妇女,正在给5位村民讲解草莓种植的要领。

   她叫曲拉,是草卡镇东托社区的居民。

   “以前没有种过草莓,不知道能不能种好。”一位叫四朗江村的村民一边学着把一条侧枝掐断,一边请教曲拉这样做对不对,“现在有老师手把手教,我相信很快就能上手了。”

   身着黑色藏装,红蓝相间的发绳将头发盘起,60岁出头的曲拉显得精神、干练。来大棚之前,她到县里参加了妇联组织的活动,获颁“最美巾帼奋斗者·70人70事”奖杯。

   曲拉展示边坝县妇联颁发给她的“最美巾帼奋斗者·70人70事”奖杯(9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曲拉还有一个响亮的身份——“农牧民科技特派员”。但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科技特派员,竟然连一天学都没上过。

   1958年出生的曲拉,在6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因为家里负担重、缺劳力,干活利索的她,只好留在家里操持家务,让其他兄妹去读书。

   从12岁起,曲拉曾给人当了6年的保姆,也学会了说一些汉语。20岁时,她结婚成家,逐渐对种植产生兴趣。


曲拉在菜市场自己的摊位前整理蔬菜(9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2010年,边坝县聘请的两位内地技术人员来到草卡镇,培训村民蔬菜种植技术,曲拉迎来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机遇。

   “技术人员教我们育苗、移栽、间苗、施肥、授粉等,我不识字,必须用心记。”除了跟技术员学,曲拉还抽空跑到附近的汉族种植户那里学习、取经。

   学习一年后,曲拉在县里免费提供的大棚内自种蔬菜。自认为学会了种菜的她,一出手就遭遇了“挫折”。

   “我种了莴笋,因为没有把握好株距,种得太密了,长出来又细又长,还开着黄花,都快要抵到大棚顶部了。”曲拉一边比画着莴笋的长度,一边哈哈笑起来。


曲拉(右二)在温室大棚里给乡亲讲解蔬菜种植技巧(9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她种的黄瓜,因为通风口开大了,气温过低,叶子变黄,挂果小;白菜起了蚜虫;葱叶黄了,才发现收割晚了;栽青椒时没有用药,根部腐烂……

   面对困难,曲拉没有放弃。每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她就跑去找技术员,或者到就近的汉族种植户那里请教,难关一个个被攻克。

   第一年试种,曲拉卖菜赚了近4000元。“尽管有点少,但是自己种的,还是很满足。”她说。之后的两年,曲拉每年都尝试一些新品种,会种的菜越来越多。

   从2014年起,曲拉又承租了3个大棚,种了葡萄、花菜、莲花白、西瓜等十几个品种。


曲拉(左)在温室大棚里给乡亲讲解蔬菜种植技巧(9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为了种好菜,曲拉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要往大棚里跑:“有时身体不舒服,早上吃药,下午好点了就去。忙的时候,中午饭都是在大棚里吃的。”

   经过几年的实践,曲拉已经成为草卡镇种菜技术最好的居民之一。2016年,她成功获评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开始担负起培训、教授农牧民蔬菜种植技术的重任。曲拉因此每年能拿到6000元的工资。

   2016年,曲拉三次前往边坝县边坝镇,挨家挨户查看120多户庭院温室,手把手教授农牧民种植技术。发现育苗低温问题,曲拉教他们用二膜来保温;看到有人把黄瓜的多个茎条捆在一起,她耐心示范正确的吊绳方式。

   2017年,她技术指导边坝县都瓦乡扎根村10座蔬菜大棚,在蔬菜生长的关键阶段,她每周至少要去一次;2018年,她负责热玉乡热玉村和嘎贡村的32座大棚;2019年,她负责边坝镇夏林村的20座大棚……


曲拉在温室大棚里查看蔬菜长势(9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近四年时间,经曲拉培训学会蔬菜种植的当地农牧民,有600多户、700余人。

   边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旺扎说,近年来,边坝县积极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在草卡镇建设高效日光温室185座,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年蔬菜供应量达300多吨,年产值310多万元,惠及群众195户、97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339人。

   谈起今后的打算,曲拉仍是志气满满:“趁现在身体还好,要学习更多水果种植技术,让更多群众受益。”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