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开新边疆】传承扎扎服饰40余年 阿旺单达有个心愿
坚持做一件事,能坚持多久?西藏山南措美县扎杂村的阿旺单达的答案是40多年。作为唯一的传承人,几十年来,他坚持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扎服饰,手里的针线游走了几十载。
阿旺单达正在做扎扎服饰。郎朗 摄
50岁的阿旺单达盘腿坐在沙发上,阳光斜斜地照射进屋内,他手中的彩色布料显得格外耀眼。
“扎扎服饰”是西藏山南措美县境内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其特点是“反穿花氆氇”,在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扎扎服饰的由来有一个久远而美丽的故事。相传,一次文成公主到扎扎草原做客。文成公主到扎扎草原后,牧民们高兴得载歌载舞,争先恐后地向公主敬酒,少女们喝得大醉,敬酒时不小心把酒洒在了公主的肩上,公主的头发也被弄散。
松赞干布处理完拉萨的各项事务回到山南,得知文成公主在扎扎草原便随即赶到。公主来不及整理头发,匆忙中反穿了湿透的衣服就奔出去迎接松赞干布。扎扎的妇女们看到了文成公主如此装束,便纷纷效仿,用花氆氇缝制成长反型的藏袍,衣服里面镶边的是蓝布或红布,花布镶在外边,这就是一直沿袭到今天的扎扎服饰。
全套的扎扎服饰。郎朗 摄
扎扎服饰过去是日常的女性服饰,只在扎扎草原和周边地区流传,而阿旺单达是唯一的传承人。从小,他便记得母亲一直在穿这种服饰,而母亲所有的衣服,都是当时身为传承人的父亲做出来的。
家庭的氛围耳濡目染,父母也在有意识地教他怎么做。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学做扎扎服饰,他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自己小学时候,用羊毛和牦牛毛做了第一对鞋底。
阿旺单达一直保存着自己做的第一对鞋底。郎朗 摄
全套的扎扎服饰,包含衣服、鞋帽以及全身所有的装饰物,一套下来要1万多元。从用羊毛纺布开始,匠人要耗时2个多月。今年半年,阿旺单达卖出了3套扎扎服。
原本的扎扎服,极具生活功能,比如腰间的软垫就是为了背水时保护腰背。而现在的扎扎服饰,更多地只出现在节日聚会上。主要的生活功能丧失后,穿扎扎服饰的人少了,传承这门技艺的人也少了,这给阿旺单达出了难题。
在当地,扎扎服饰只传男不传女,而且,要想做好这种服饰,需要匠人长期的练习。而阿旺单达去年刚找到了两个徒弟,两人才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学,老师傅一方面担心年轻人会耐不住寂寞半途而废,这毕竟是一件需要精心学习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担心随着自己年龄逐渐增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等待他们技艺成熟。
扎扎服饰中的腰垫。郎朗 摄
此外,最让阿旺单达感到遗憾的是,扎扎服饰中的彩色腰带的做法已经失传了。这种腰带的特别之处在于一块布染出好几种不同的颜色,而会做腰带的老人,在阿旺单达学会之前已经去世了。阿旺单达手里,现在只有最后一条腰带留作珍藏。
这样的经历,更加重了阿旺单达的担忧,他怕培养不起来下一代传承人。“这些年,村里越来越好,路和房子都好看,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可扎扎服饰却面临失传的风险,这是我最大的担心。”阿旺单达说。
所以,眼下除了培养传承人以外,阿旺单达还决定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让扎扎服饰走出扎扎草原,面向市场,让更多的人知道扎扎服饰,了解背后美丽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让扎扎服饰文化能一直流传下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幸福花开新边疆】钱包鼓了,沙地绿了:西藏扎囊治沙一箭双雕
在沙漠上开出花,这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近几年诞生的奇迹。通过治沙,当地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让周边原本贫穷的山村改头换面。[详细] -
【幸福花开新边疆】藏药谷、藏香猪:索珠乡的特色产业脱贫路
西藏山南市乃东区索珠乡的脱贫之路可以称得上是“白手起家”。没有特色产业、缺乏专业人才,他们却硬是从土地里刨出生机,找到脱贫致富的方法。[详细] -
【幸福花开新边疆】大山深处如何脱贫?雪域高原上的蜕变奇迹
大山深处,如何脱贫,何以致富?易地搬迁、修复生态、发展产业,正是通过这样的系统性发展,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的多个县和村打赢了脱贫这场“翻身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