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数说宝“藏”丨靠它,53万多西藏农牧民脱贫致富

发布时间:2020-12-08 08:47:00来源: 新华社

  西藏昌都市边坝县草卡镇的温室大棚里,农牧民扎西卓嘎正将雄花的花蕊涂抹在雌花上,进行西葫芦授粉作业。

  “现在合作社与技能培训学校合作,不但教我们农牧民学习生产技术,还解决销路问题,我们家一共5个温室大棚,每个大棚年收益有1万多元。”西红柿、黄瓜、辣椒、南瓜……都是扎西卓嘎在技能培训中学会种植的品种。

  边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旺扎说,近年来,边坝县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积极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在草卡镇建设高效日光温室185座,年蔬菜供应量达300多吨,年产值310多万元,惠及群众195户、97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339人。

   云南白族制刀匠寸昆杰(中)和西藏昌都藏族制刀匠强巴伦珠(左)、贡觉(右)在合作社前展示打制好的洛隆藏刀(2020年9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西藏农牧业经营主体以往以家庭为单位,产业规模小,商品化率低,市场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

   为此,西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将目光投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组织成立种植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物流运输业、民族手工业等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合作社,引导和支持合作社规范发展,在政策支持、帮扶引导、设施建设、产品培育、市场拓展和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

   西藏林芝市朗县诺贡辣椒销售及农产品加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将瓶装辣椒酱装箱(2020年7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改变了入社农牧民原来的生产方式,有力推动农牧民脱贫致富。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次仁旺姆说,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使西藏农牧民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生产效率和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农牧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与规模化水平大大提升,有效带动了农牧民收入增加,为西藏整体告别绝对贫困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年7月6日,西藏山南市扎囊县吉汝乡扎西林村民族手工业(邦典)专业合作社里,扎西林驻村工作队队长央珍(左)、党支部书记旺扎(右)和专业合作社社员次旺曲珍查看邦典质量。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3726家,同比增长58.8%,加入合作社家庭164749户、537159人,合作社社外辐射带动77632户、213830人。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新巴乡的一名村民在奶牛场里收集牛奶(2017年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扎洛说:“合作社对西藏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一经济模式对西藏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也至关重要。”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色果拉村村委会副主任索朗次仁在养鸡场里喂鸡(2017年8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西藏拉萨市四季吉祥村村民在采摘雪菊。(2017年9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39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比全国高6.4个百分点,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4个百分点。

  文字记者:格桑边觉、格桑朗杰

  海报拍摄:普布扎西

  海报制作:张宸、旦增努布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