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非遗援藏让老手艺活起来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为深度挖掘西藏林芝市非遗传统文化理念和工艺潜力,更好配合林芝土特产品传统手工艺文创设计生产项目工作的开展,近期,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下称“南方文交所”)受广东省第九批援藏队和西藏林芝市旅游发展局邀请,特组织林芝非遗细分领域培训交流活动,系统体验林芝非遗资源,讲好林芝非遗故事,推进林芝市非遗文化产业发展。
从林芝工布江达县出发,沿着318国道行驶约20公里,清澈的尼洋河畔坐落着一座历经千年沧桑的古城,名字叫“太昭”。11月12日,适逢工布新年前夕,新落成的太昭村村委会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村民们从家里赶来,参加一场期待已久的培训课。
原来,受广东省第九批援藏队和西藏林芝市旅游发展局邀请,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组织开展的林芝非遗服饰主题考察培训来到了太昭村。
林芝市位于西藏东南部,被誉为“西藏的江南”。这里生活着工布藏族、珞巴族、门巴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孕育了绚烂的民族文化以及独特的手工技艺,其中,非遗服饰更是集聚着当地民族特有文化审美。
作为工布藏族最常用的毛织品,氆氇技艺的传承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是加工藏装、藏靴、床毯的主要材料,其在藏族人们日常生活中地位如内地棉布一样重要。近年来,氆氇因其保暖健康的特性得到了许多游客的关注与青睐。
如今,太昭村也由于自身在染色和面料加工生产方面拥有优势,成为远近闻名的氆氇加工村,年产值达90万。2018年,太昭氆氇纺织技艺被列为第五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织氆氇已经成为当地尤其是妇女重要的收入来源。太昭村姑娘德吉专程赶来参加此次培训,她向记者说道,“我们一般农忙时务农,农闲时织氆氇,在加工合作社工作一天能挣150元。”
“传统手工氆氇技艺非常具有开发潜力,希望能够将具有藏族元素的服装带向国际舞台。”广东十佳设计师韩银月是此次非遗服饰考察培训的受邀老师,身为朝鲜族的她,对于具有民族特色服饰尤为钟情。此次培训中,她向村民们分享了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相结合的设计经验,并现场示范了两款产品的设计开发。
但不能否认,“墙内开花墙外香”仍是包括林芝在内的非遗资源开发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今的氆氇服饰仍更多停留在小作坊层面,主要用于当地居民自产自销,设计单一,生产技艺不稳定等限制了氆氇的产业化发展。“受限于染色技艺,目前氆氇只能生产咖啡色、黑色两种颜色。”太昭村党支部书记加央曲扎说道。
在这个方面,具有成熟产业配套和人才积累的广东或许能为林芝带来更多想象空间。韩银月表示,未来,除了提供具有国际视野且文化传统的设计理念之外,我们还应该在生产工艺、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林芝非遗服饰产业的整体传承与发展。
“在重要的场合和节日穿氆氇服饰是我们的传统,具有独特意义,但对年轻人来说,更精致更有设计感的氆氇会更受欢迎。”德吉表示,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自身加工技艺、设计开发能力,也帮助氆氇走向更宽广的市场。
除了非遗服饰,考察团还先后走进西嘎门巴村、波密县易贡茶场等地调研培训,感受林芝藏香、藏茶等非遗文化,助力挖掘林芝市非遗传统文化理念和工艺潜力。
在林芝,广东文化援藏的印记并不少见。记者注意到,近期由广东援藏队支持策划的尼洋阁新展区也正式对外开放,助力建设藏东南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开放共享的窗口。
实际上,由于非遗文化产业对当地居民就业以及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近年来,广东省援藏工作队充分对接广东旅游大省的客源优势和林芝雪域高原的文化资源优势,在非遗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尝试,通过客源进藏和智力援藏等举措,推动林芝文旅产业优化升级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数据表明,林芝市旅游人次由2015年的350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864万人次,增长2.5倍;旅游总收入由32亿元增加到72亿元,增长2.3倍。
据了解,广东援藏队推动草拟《林芝市推进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以文旅融合为引领,推进文旅业高质量发展,并支持林芝非遗旅游扶贫工坊项目建设,在加强对林芝非遗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下,加大对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文创设计、研发与生产。同时,以智力援藏为支撑,加大对林芝文旅从业人员培训,助力提升文旅服务水平。
作为广东省对口支援林芝的重要落点,最近十年来,广东为易贡茶场提供技术支持、购置新的制茶设备和运输车辆,建设新的场房等,并派驻了一批援藏干部。“如今藏茶已开展规模化生产销售,藏茶品牌也逐渐成为高端茶的代表。”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援藏专家黄华林来到这里一年半了,作为易贡茶场生产部部长,在他的带领下,易贡茶场不仅提升砖茶品质,更大力提升了红茶、绿茶的品质。
以旅促文,以文彰旅将成为未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方式。援藏干部、林芝市旅游发展局副局长余晓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遗服饰、藏茶、藏香等既是林芝非遗文化项目,也是林芝特色土产品,讲好林芝非遗故事,挖掘非遗潜力将增加传统民间手工艺产品附加值,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在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拉动旅游消费的同时帮助民间手工艺人和农牧民增收致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非遗之花”绽放雪域高原
曾几何时,这些具有浓郁高原色彩的非遗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总是有些神秘。但随着这些年西藏不断加大对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和宣传的工作力度,诸多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揭开了神秘面纱。[详细] -
让“非遗”焕发新活力
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卓番林”藏族手工艺品牌店在拉萨老城区深处——恰彩岗古建大院内,但因手工艺品别具一格,所以慕名而来的人还是特别多。[详细] -
百年木刻技艺绽放魅力 西藏民众巧借“非遗”致富
从西藏昌都的江达县城驱车出发,经过了崎岖颠簸的山路,翻越了连绵山脉,记者到达波罗乡外冲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