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西藏人才缺口有多大?西藏学者盼有更多“牦牛”博士
“当下西藏理工农医等技能型人才紧缺,尤其教育医疗领域。”临近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边巴拉姆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人才队伍建设仍是高原社会发展绕不过去的坎。
边巴拉姆是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南亚所所长,今年上会准备了《统筹安排西藏高质量发展紧缺理工农医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提案。2020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到,要培养更多理工农医等紧缺人才。
边巴拉姆梳理,西藏的人才队伍结构主要包括本地培养、援藏以及人才引进。在培养本地人才上,西藏下了不少功夫,通过外派学习锻炼,传帮带等方式培育出了一批中坚力量,涌现出了藏族音乐博士、藏学专家、“牦牛”博士等人才。
“医疗和教育是老百姓最直接的受益领域。”她说,近几年,西藏获得“组团式”的医疗、教育援助,累计超过上千人次的内地人才进藏,助力西藏发展。
“很多手术可以做了,还有远程医疗会诊,他们手把手向本地医护人员传授医疗技术。西藏从靠‘输血’到‘造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人才引进政策也在施行。在西藏公布的人才引进信息中,涉及科研、教育、医疗、气象、法律等多个领域,开出了个人补助、住房政策、职务待遇等优惠条件。《西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试行)》中提到,通过调入引进、创新创业引进,并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工作合同或已经启动创新创业项目的第一、二、三、四层次人才,分别给予80万元(人民币,下同)、50万元、30万元、1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尽管如此,西藏人才缺口仍很大,离满足西藏高质量发展还有距离,与内地的差距也显而易见。
缘何出现人才紧缺?边巴拉姆分析,内地人才留不住,本地人才培养有短板。
她指出,一直以来,西藏实施人才引进政策,但因高原缺氧、跳板情况、收入问题,人才总有流失。再者,西藏生源毕业生就业方向,多是选择考公务员,造成所学专业资源浪费。像西藏的铁路、公路、水利等大型工程,本地人参与技术岗位的极少,这在西藏其他领域亦非个例。
在她看来,人才紧缺是制约西藏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症结。
边巴拉姆表示,在制定发展方案前提下,需要第三方机构对西藏当前理工农医人才情况摸底调研,后续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学习到就业的系统安排,当然这需要教育部、高校、西藏本地政府的衔接。
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成立,严重缺乏研究人员,便委托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成立专招班,招收了数十名高中生。毕业后,这群人已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
就此案例,她希望借鉴既往经验,面向西藏本地生源,在内地重点高校就西藏急缺人才设置专班。这一模式不仅可以避免西藏毕业生专业资源的浪费,解决人才紧缺问题,实践成熟后也可推广到中国其他偏远落后地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多国学者线上共话环喜马拉雅生态发展
据介绍,“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创立于2018年,是西藏自治区在中国外交部支持下成立的,旨在通过举行国际研讨和交流合作,推动地区及以外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已在西藏林芝市成功举办两次。[详细] -
学者:中国政府自古对西藏的行政管辖有据可依
近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民族与宗教教研室教授王小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中央政府自元朝开始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详细] -
扎洛:新一代藏学学者应多关注西藏发展实际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扎洛15日在北京表示,中国新一代藏学学者的学术理论素养比前辈学者更好,但需增强社会责任感、更加关注西藏实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