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故事|“五代房”里的幸福生活
高原的春天总是来得晚一些。立夏刚过,位于狮泉河下游的典角村百草回芽、莺飞柳青,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72岁的扎西旺姆在自己的二层小楼里,悠闲地躺在椅子上,喝着酥油茶,向记者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
典角村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平均海拔4300米。在这里生活了37年的扎西旺姆,见证了典角从落后到富足的变化。
典角村一组边境小康村(2019年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 摄
20世纪60年代,典角村一度只有3户人家。如今,典角村已经有两个村民小组,共51户174人。
变化要从1984年说起。当时的扎西旺姆和妹妹索南拉姆两家人,搬迁到典角村定居。
“我们刚到这里的时候,就两三户人家,可以说是与世隔绝。”扎西旺姆回忆道,“那时候不通路,连帐篷都没有,只能用石头围半堵墙住在里面,勉强挡挡风,穿的衣服也都是自己手工做的。”
嘎玛次仁(左一)和扎西旺姆(右一)一家。(新华社发 雪珍 摄)
此后数年,扎西旺姆与妹妹两家在满目砾石的土地上开荒,顽强地在典角村扎下了根。直到1990年,又有9户人家搬迁过来,典角才有了村庄的模样。
2010年,陕西省援藏项目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噶尔县在典角村启动相关建设项目。“村里建了太阳能电站通了电,建了水井、村民活动广场、健身区和农家书屋等配套设施,几年前还通了公路,大家别提有多开心了。”扎西岗乡副乡长索南次仁说。
2018年,村里统一建成宽敞明亮、生活功能齐备的二层小楼,每户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村里路灯、公厕、垃圾填埋场等设施齐备。两个组实现供电、饮水、电信移动网络、邮政全覆盖。
从1984年之前用石头垒起的“第一代”简易房,1990年成立行政村时修建的“第二代”土木结构房屋,2006年修建的“第三代”安居房,2012年修建的“第四代”钢筋混凝土结构两层独家独院,到扎西旺姆老人如今入住的“第五代”新居,西藏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典角村村民新居(2021年4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兆基 摄
如今,扎西旺姆年事已高,不再从事体力劳动,但在国家政策的帮扶关爱下,晚年生活怡然自得。
当地干部介绍,村里现在种着青海杨、小叶杨、红柳、苹果树、梨树等。
“新房子又大又暖和,住得更安心,日子越来越好了。”扎西旺姆说。
文字记者:田金文、张兆基
海报拍摄:晋美多吉
海报制作:张宸、旦增努布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宝“藏”故事|以梦为马,驰骋高原
“藏漂”,指的是“漂泊在西藏的人”。他们热爱西藏的美景和文化,从祖国各地来到西藏。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寻找更好的生活,他们“漂泊”在西藏,拼搏在西藏,建设新西藏。[详细] -
宝“藏”故事|“我在拉萨唱歌给你听”——歌手眼中的西藏时空变迁
今年62岁的德西美朵被誉为“西藏的夜莺”,作为西藏女高音藏族歌唱家,在西藏的32载光阴里,她用歌声歌颂新西藏,赞美新生活。“我的半辈子演艺生涯都是在西藏度过的,因为我的根在这儿,心在这儿。”[详细] -
宝“藏”故事|民宿经济助力西藏乡村经济发展
三年前,次仁德吉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体制内的稳定岗位,返回家乡自己创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