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丨“孤岛”不孤!西藏这朵高原之“花”再绽放
沿着高速看中国,沿着川藏线我们来到了西藏。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我们沿着高速看看西藏自治区的发展变化。
西藏墨脱,是一个令许多人无比向往的地方,它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部。墨脱一词在藏语中是花的意思。但过去,因为雪山围困、没有公路,曾被称为“高原孤岛”。
如今的墨脱早已不是“孤岛”,2013年第一条墨脱公路——扎墨公路——通车。今年5月16日,通往墨脱的第二条公路——派墨公路——也具备了通车条件。加上如今通了网络,当地也正在大力发展茶业旅游融合产业,实现乡村振兴。
交通的改善,墨脱更多的特产得以走出大山,曾经的“高原孤岛”成为当地群众的“聚宝盆”,这朵盛开在高原上的“花”,当地的百姓生活怎么样,我们跟随总台记者孟湛东去看看当地百姓因路而富的生活。
总台记者 孟湛东:在我身旁就是墨脱公路通车纪念碑。在2013年的10月份,墨脱公路终于通车了,而墨脱县也成为了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说到墨脱公路的通车,有这样一个工程不得不提,就是在我远端的嘎隆拉隧道,嘎隆拉隧道翻越的是嘎隆拉雪山。雪山的海拔有4100米,在远端有一条黑白相间的横着的一条线,这条线就是最早的翻越雪山的公路。现在这条隧道的打通,也是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隧道安全地抵达墨脱。
总台记者 孟湛东:我现在是在扎墨公路沿线的一片香蕉林,墨脱地区的气候条件跟西藏其他地方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公路沿线,经常可以看到像甘蔗、柠檬、香蕉等等这样的热带经济作物。近几年,扎墨公路贯通了之后,很多游客会驾车,通过公路进入到墨脱旅游,所以在沿线就会有很多的蕉农砍下自己的香蕉,拿到路边进行销售。
总台记者 孟湛东:我现在所在这个村子是走派墨公路进入墨脱第一个村,叫作巴登村,这也是一座具有两三百年历史的门巴族村落,村民们主要是靠编织墨脱竹编来获取收益。2014年,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即使在去年受到疫情影响下,他们也是获得了50万元左右收益。在我身后这样一座房屋是村民辛向东的家。
总台记者 孟湛东:您一个人一般一天的话,像这样一套大概能编几个?
林芝市墨脱县巴登村村民 辛向东:能编三套。
记者:三套,像以往,辛师傅跟村民一起编好竹编,运到林芝市区去卖,走老路的话需要近10个小时,未来等到派墨公路通车之后,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运到了。一个月之后,辛师傅就跟村民一起要搬到距离这里大概7公里左右的新村去了。
总台记者 孟湛东:在公路沿线还可以看到这样大片的茶园,这一片茶场叫作果果塘茶场。下车之后发现身边有很多的这样的采茶师傅已经开始聚在一起采摘今年的新茶了,墨脱县的茶叶种植总面积是超过了25000亩,人均达到2.5亩。2016年,全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近8000元,而到了去年这样一个数字是提升到了12000多元。
总台记者 孟湛东:现在我们是走在派墨公路的白马西路河大桥上,这座桥是派墨公路第四段的一个重要节点性工程。在我左手边大概落差100米的地方,这样一座只能过人的桥就是白马西路河大桥的前身。现在新桥建成之后,它已经具备了30吨的汽车通行能力。派墨公路的建设难度很高,是因为它经过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不同的气候条件,同时沿线可以看到像雪山、草甸、雨林等等不同的地势地貌。待到派墨公路通车之后,它将和现有的扎墨公路形成墨脱地区的交通环线,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生活物资保障提供支持。(总台记者 王磊 孟湛东 西藏台 刘若轩 陈键荣)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沿着高速看中国】“天路”,在世界屋脊延伸
青藏公路在都兰境内全长369公里,72个农业村和10个牧民定居点,全县近一半的人口分布于沿线15公里之内,柴达木枸杞通过青藏公路销往世界各地。[详细] -
【沿着高速看中国】看航拍下的西藏“天路”有多美
如今,西藏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1.7万公里,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28公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