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广东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推动援藏项目安全有序加快实施

发布时间:2021-07-12 10:35: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6人一组扛着笨重的钢材、数匹骡子驮着重重的物料,沿着500多米的步梯栈道,一步步挪到项目观景平台施工现场。”这是墨脱县墨脱村小康村建设工地上的一幕。

  艰险的道路、复杂的地形和特殊的地质构造是在墨脱开展项目建设时常常会遇到的困难。对此,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佛山援藏工作组坚定秉持“项目为王、落实为要”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扬“断路断网不断精神、停水停电不停斗志”的拼搏精神,千方百计推动各援藏项目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加快实施,目前援藏“十三五”项目绝大部分已完工。

  道路艰险难行,建材运输遭遇重重阻碍

  墨脱县地处喜马拉雅地质断裂带,世界最深的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穿越全境,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如此通行条件,对援藏项目建设造成极大影响,不仅大型施工机械运不进来,钢构等建筑材料的运输也困难重重。

  在墨脱县公共足球场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中,四个角的照明灯杆原本设计为30米,但因为扎墨公路的转弯角度过大,30米长的灯杆即便拆成三段,放在卡车上仍无法转弯,最后只能将灯杆长度改为25米,再将其截成3段运输进来。足球场看台钢结构伞式雨棚的安装同样如此,因雨棚结构跨度太大,而没有足够大的起重设备,只好把雨棚立柱分拆成两段,双机抬吊立柱,就位后再进行电焊拼接。

  果果塘大拐弯观景平台、墨脱村小康村等项目无一不是如此,凡是涉及钢构材料的运输,均需在进入扎墨公路之前截到9米以下,一路历经千难万险运到县城,再“蚂蚁搬家”二次运输到各项目施工现场。

  施工环境复杂,建材进场靠肩扛手抬

  第九批佛山援藏项目中,凡涉及旅游观光的项目,选址多沿雅鲁藏布江边,地形地势复杂险要,工程场地道路通达性差,重量稍大的起重机械、混凝土搅拌车均无法进场,致使多次搬运和人力搬运成为常态。

  墨脱村小康村是佛山援藏工作组援建的民生项目之一,于去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正进行最后一个关键节点观景平台的施工。这是一个建在拉贡山半山腰、横跨景区栈道的弧形悬挑式观景平台。平台两头均悬空,上下连接人行栈道,没有施工便道可通往现场,吊装机器、运输车辆均无法抵达工地。如此施工环境,使得观景平台建设所需的钢梁、钢筋、水泥、砂石等建材物料,只能先运输到人行栈道顶端观光塔门前的平地上,然后再依靠人力、畜力搬运到施工现场。“我在墨脱做工程7年了,这个是我做过难度最大、最费劲的工程。”钢筋工高齐说。

  果果塘大拐弯栈道式观景平台建于陡峭的边坡上,是在雅鲁藏布江边超高边坡的陡坎上进行施工,想要搭设超高支架或胎架,却又苦于没有基础布设条件,且搭支(胎)架的施工作业成本奇高。2020年12月,刚到墨脱的援藏项目工程建设顾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家雷元新爬下边坡检查工作面时,现场的情况让他吃了一惊。“边坡土质结构非常松散,最陡处高达70度,如此陡峭而又松散的地基,要支承栈道式观景平台的悬挑钢结构,对基础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雷元新说。

  自然灾害频发,施工难度系数加大

  墨脱是自然地质灾害频发、地震设防烈度高达9度的地区,项目工程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地质灾害风险带来的影响。

  拉贡山“措渡湾”地块,位于地震断裂带边缘,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都要充分考虑地质特点。在做土方工程时,若按正常填土需要2年至3年才能自然固结,为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施工过程中每填一层土,都要用压路机反复碾压。建设80米长的看台时,需对其基础进行大面积砂石换填,以提高地基承载力,确保其均匀沉降。

  墨脱的极端天气也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扎墨公路道路积雪,行车困难;6月—9月,连续雨天导致户外施工无法进行,而因暴雨导致的断路断网、停水停电更是夏季家常便饭。加上塌方、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进一步加剧了建设材料运输困难。

  “在墨脱施工会遭遇很多预想不到的情况,给援藏项目的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我们始终牢固树立‘项目为王、落实为要’的意识,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抢抓一切可以施工的机会加紧施工。”佛山援藏工作组组长、墨脱县委常务副书记叶敏坚说。

(责编: 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