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天路看变迁丨西藏波密:“藏王故里”看今昔
碧蓝澄澈的天空,堆琼叠玉的雪山,如绢如练的帕隆藏布江……沿着川藏公路西行,车过然乌湖,便来到世外桃源般的西藏林芝市波密县。
波密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北麓,高山绵延,河流纵横,古称“博窝”,藏文意为祖先,是西藏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的出生地。这里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素有“中国最美冰川之乡”“藏王故里”“高原氧吧”等美誉。
波密县政府所在地扎木镇,森林环抱,帕隆藏布江自东向西穿城而过,城内街巷纵横,店铺林立,车水马龙。进入旅游旺季,自驾车进出藏的游客络绎不绝。入夜,小城处处灯火璀璨,热闹非凡。
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波密俨然是318国道上亮眼的明星城镇。但在历史上,这里被雪山环抱,交通不便,一度是人们难以到达的地方。
波密的改变,始自70年前的和平解放。1950年,西藏昌都战役后,波密地区派人到已经解放的昌都洛隆,要求解放军进驻波密。1951年3月,中共波密工委成立;8月,工委书记苗丕一率队进驻波密,波密成为西藏最早设立党的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
在波密县机关大院内,坐落着一幢古朴典雅的红色两层仿苏式木楼,见证了波密解放初期的诸多历史事件,被称作“红楼”。
“红楼始建于1953年,原是康藏公路管理局四工区为解决职工办公及住宿问题,就地取材修建的,后来是扎木中心县委的办公地点。”波密县古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张庆冲介绍,中共波密工委成立一段时间后更名为分工委,1955年初被撤销,随即成立扎木中心县委,其间先后在多地办公。
24岁的张庆冲2016年进藏工作,承担了挖掘、整理波密县红色历史的任务。近4年来,他奔赴全国各地,寻访了200多名健在的“老西藏”,积累了7000多分钟的访谈资料。特殊年代的人和事,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苗丕一后来回忆,1955年的扎木,“随着公路不断前进,扎木很快就成为物资转运、施工指挥的中心,贸易公司、银行均在此设点,商旅逐渐云集。到年底公路通车拉萨前后,扎木这个当时地图上还无名称的地方,已空前迅速兴盛起来”。
驻足红楼内,左右通道深邃而幽静,两侧房间内展示了大量历史照片和一些珍贵的实物,生动还原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波密解放后,波密(分)工委和扎木中心县委大力开展宣传、统战工作,组织调查研究,学习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学习藏语文,树立长期建藏思想,开荒生产,慎重稳进开展工作,得到广大藏族人民的信任。
1959年9月,中共波密县委正式成立。自此,波密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经过各族干部群众60多年的持续奋斗,波密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变,处处生机勃勃。
近年来,波密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实现致富奔小康。
古乡雪瓦卡村,层层梯田里,新栽的茶树泛出嫩芽。32岁的村民索朗卓玛说,过去,她家种植青稞和玉米,加上采挖野生天麻和虫草,每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如今,她家的20亩土地流转给了农业科技公司,自己也受聘到公司的茶田中管理茶树,每月工资6000元。
她说,全村还有32人和她一样在公司就业,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波密的发展,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到这里投资兴业。
来自云南的博士仇全雷看中波密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先后投资2800多万元发展波密藏天麻产业,带动扎木镇东若村及周边农牧民增收209.8万元。
“我们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解决农牧民面临的专业技术和市场风险问题,力争将天麻产业发展壮大,推向更好的市场。”他说。
波密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文桥介绍,波密县目前已布局藏香猪、娟姗牛养殖以及天麻、茶树、羊肚菌、灵芝种植等产业,将野生资源发展为特色优势产业,并覆盖到全县10个乡镇84个行政村。
据介绍,2020年底,波密县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0703元、36480元。
岁月如梭,拥有悠久历史、经历峥嵘岁月的波密,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红楼也不再是县城里最显眼的建筑,但其承载的红色故事和散发的精神之光,历久弥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重走天路看变迁丨拉林铁路交出“满月”成绩单
7月25日,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满一个月,期间共发送旅客10.6万人次,日均约3500人次。[详细] -
重走天路看变迁丨“红色”易贡崛起绿色产业
帕隆藏布江与易贡藏布江汇流处,川藏公路通麦大桥横跨江面。昔日“通麦天险”已是脚下通途。沿易贡藏布江逆流而上20多公里,便来到了烟波浩渺的西藏波密县易贡乡。[详细] -
重走天路看变迁丨西藏洛隆:杨柳依依话变迁
在西藏昌都市洛隆县康沙镇康沙村,不少老年人仍记得解放军曾在这里驻扎,给广大农奴带来了光明的希望,也和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