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迦:孔雀河畔,镶嵌在绿荫里的村落
科迦服饰。记者 张宇 摄
6月29日,进驻普兰,受到藏族群众的热烈欢迎。7月5日,阿里专员赤门色和副专员满顿区亲率20多人专程从噶大克前来普兰与安志明会面赠送800斤青稞炒面慰劳,我军在普兰召开了地方官员、宗教人士和藏族民众4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宣传了政策和纪律,然后挥师北上。
——摘自《进藏英雄先遣连》
这是我的第三次阿里行,也是第三次来到科迦村。
7月1日上午,采访完位于普兰县城郊山坡上的普兰边防连(先遣连抵达普兰后建立的第一个边防连)后,我们匆忙向科迦村赶去。科迦村是我们此行在阿里的最后一个采访点。
到达科迦村时,几位穿着科迦传统服饰的村民,正在等我们。
科迦村村委会副主任巴桑欧珠是个健谈的人,这位中等个头、肤色黝黑的科迦新一代村干部给人第一印象是有文化,也有远见。
与我们短暂握手寒暄后,他说:“我先去把衣服换上,一会儿再采访。”
巴桑欧珠是当天穿科迦服饰中的唯一男性。他乐呵呵地站在最边上,介绍起每件服饰的特点、名称以及科迦村人在何时、哪些仪式中穿这种服饰。
了解科迦,得从科迦所处的地理位置入手。普兰县边境线长达400多公里,是全国十多个三国交界的县之一,而科迦村是其最重要的边境通道。
阿里有三围,一围日土、二围札达、三围普兰。在喜马拉雅众雪山围绕的山谷中,一千多年前,科迦寺依着孔雀河畔建起,山人从四周坡顶走向山谷,科迦村在这里形成。
中尼边境铁索桥就在距离科迦村南30公里外。从铁索桥这头望向对面山坡的尼泊尔境内,一条羊肠小道清晰可见,这是从尼泊尔通往科迦的唯一通道,相当于尼泊尔的“茶马古道”。
历史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科迦文化的独特性,也成就了科迦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民风民俗。
巴桑欧珠介绍,目前,科迦村保存有8套科迦服饰,也有人叫这种服饰为“飞天服饰”,其中,以妇女的“孔雀服饰”最为昂贵。这种服饰价值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主因是其多用黄金、白银、松石、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田黄等金银珠宝镶嵌装饰,每套服饰承载和沉淀着千百年的文化。
和我们站在一边听巴桑欧珠介绍的,还有不少围观的村民。突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瘦瘦高高,戴一顶遮阳帽的中年女子。
卓玛央宗,是她!遇到故人,难掩激动。2009年初次到科迦村采访时,村支书尼玛多多带我去了卓玛央宗家,采访了她和她的母亲。
如今,卓玛央宗的女儿就在此次展示科迦服饰的村民中,她指给我看。“杨家有女初长成”。12年前到她家采访时,这个小姑娘还羞涩地躲在角落。如今,这个名叫巴桑琼达的小姑娘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刚刚经历高考的她,和母亲、外婆一样,也是清清瘦瘦的高个子。
短暂的科迦“服饰观摩”结束后,待巴桑欧珠换回便装,我们乘他的私家车来到他家。他家和科迦村其他房舍一样,白色,四四方方,两层,从外观看,墙很直,二层的小窗扇尤其多,屋顶四角的红旗在蓝天白云下分外耀眼。
上木梯到二楼正厅,巴桑欧珠先从柜里拿出一本已编印但尚未出版的藏文书,随手翻了几页。原来,这里介绍了科迦的历史传说、民风民俗、歌舞服饰等内容。
对巴桑欧珠来说,这是他多年辛劳的成果。这是几年前他和村里懂点历史、有点文化的村干部和村民,找到村里会唱能跳、能说民俗历史的老人,通过笔记、录音、视频等一点点记录后,花费大量时间整理出来的。
听巴桑欧珠的语气颇为轻松:“为了这事儿,我操心了好几年,现在整理成这样就算没遗憾了。”
巴桑欧珠说,一直以来,他最担心的就是那些懂科迦村落历史、懂歌舞、民俗的老人一个个去世。现在,巴桑欧珠悬着的心放下了,他说:“科迦的历史文化悠远而独特,作为后辈,我们应该了解、铭记,更应该传承。”
除了对保护村落文化上心,巴桑欧珠也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一起想方设法让科迦村人生活更美好。科迦村有3个村级集体经济,包括扶贫藏香厂、农民施工队、妇女合作社,全村689人参与其中。
“村里每家每户都种了果树。目前,科迦在推进打造人畜分离的村居新方式。未来的科迦一定更美更好!”巴桑欧珠信心十足。
傍晚,我们再次从县城驱车18公里来到美丽的科迦取景。无人机拍摄的画面里,美丽的科迦依山傍水,点点白色房舍呈三角形,镶嵌在绿荫里,镶嵌在黄灿灿的油菜花田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藏北大地上的英雄赞歌
进军藏北先遣连,不怕苦来不怕难。寒冬将尽阳春暖,坚持会师在高原。赤胆忠心为人民,越是艰苦越光荣。红旗一杆插藏北,春风万里度昆仑。[详细] -
进藏先遣连纪念馆:回望英雄的足迹
安志明在为李狄三守灵时,发现了李狄三写在日记里的遗嘱。[详细] -
西藏改则县先遣乡:扎麻芒堡红旗飘扬
春节过后,先遣连几乎每天都有人死去,每天都要送葬,好些人抬着战友的尸体倒在了送葬路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