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十八军老战士祝云华:我是人民群众的“阿佳老祝”

发布时间:2021-10-07 10:26: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1年初秋的一天,迎接几位从西藏来的记者,已过鲐背之年的祝云华老人非常激动。她用钥匙打开抽屉,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小木盒,向记者展示她珍藏的东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祝云华奶奶布满老茧的双手来来回回细细抚摸着纪念章,这枚纪念章对她而言意义非凡,不仅是党和国家对她奉献西藏的肯定,更是她见证祖国强大并为之骄傲的荣耀。

  祝云华,1930年2月出生,重庆万州人。入伍之初,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十八军卫生部工作。1951年2月,时年21岁的祝云华随着十八军后勤第四办事处从四川邛崃出发踏上了进藏征程。

  “当时雅安到拉萨的康藏公路正值修建期间,汽车根本开不进去,当地老乡的生活物资都是靠牦牛、马匹运输,而我们也是全程负重行军。”聊及当年进藏时的情形,祝奶奶坐直了身子,“食品短缺、山高路险、气候多变、高寒缺氧,进藏路上,时时刻刻要面对危险乃至牺牲。当时,十八军拥有近百名红军时期的骨干,不少人形容进藏艰难程度是第二次‘长征’。”

  2021年,距离当初进藏已过去了70个年头,祝云华奶奶却清晰地记得,进藏路上,四两炒面和一小截蛋黄腊,就是每名战士一天的口粮。“当精神战胜了物质时,你就战胜了一切敌人,更何况是小小的饥饿感。”祝云华说。

  祝云华记得,1951年3月,队伍行至金沙江边时,目光所及之处,全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的江面上既无桥梁也无船只。提着心,吊着胆,祝云华和战友们坐上了直径不到2米、一次只能承载四五个人的牛皮筏子,为了保持平衡,她和战友们紧紧地挨在一起,一动不动。祝云华回忆说,坐着牛皮筏子过金沙江,就像漂浮在大江上的一片树叶,被江水不断抛起、跌落,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祝云华还记得,在岗托镇附近雪山上宿营的那个晚上,她和卫生部的另外两个女同志搭好帐篷后,3个人就钻进去休息了。夜里,天降大雪,积雪压塌了帐篷,并在帐篷上面盖了厚厚的一层“雪被”。行军途中的劳累,让3个人对帐篷的坍塌浑然不知,竟在“雪窝”中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天亮了,同志们四处寻找,才发现她们的帐篷被雪埋了。最终,靠着战友帮忙,才把她们3人从厚厚的积雪中刨了出来。

  1954年,经老首长介绍,在昌都丁青县办事处行政科工作的祝云华和来自河南的入藏战友王泉海结为夫妻。1957年,祝云华调到陕西咸阳公学(现西藏民族大学)教书。1959年,为追随丈夫的脚步,祝云华选择放弃在咸阳的工作,来到了自然环境更恶劣、条件更艰苦的阿里地区日土县,从事妇联工作。

  祝云华回忆说,在日土县工作期间,她和同事的工作主要在基层,骑马下乡是家常便饭,一天下来,屁股被马背磨得疼痛难耐,像着了火。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下了马后,两条腿抖得厉害,根本站不稳,更不知道该如何走路了。

  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政策,祝云华几乎走遍了日土县的每个角落,和农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真心换来了老百姓的尊重和喜爱,也与农牧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人们习惯性地称呼她“阿佳老祝”。

  2013年,祝云华的孩子来拉萨旅游,一路上,他们将沿途看到的风景用照片或视频的方式分享给了祝云华。一张张照片和一段段视频,直击祝云华的内心,“我想念西藏,想念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现在西藏发展得这么好,好想再回到西藏看一看,再听他们喊我一声‘阿佳老祝’!” 

(责编: 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