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西藏昌都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1-11-10 09:34: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每天到文化活动中心看看书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秋日午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木许乡阿东村村民德嘎笑呵呵地对记者说,“阿东村村组文化活动中心不仅有免费的阅览室,还有展览室、文化活动室、台球室、阳光棚等,是村民们的‘文化加油站’。”

  老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得益于昌都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带来的红利。近年来,昌都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不断夯实公共文化阵地,切实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类公共文化服务。

  眼下,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文化活水正一滴滴被引进百姓心田,将百姓的文化生活装扮得越来越多姿多彩。

  四级覆盖——

  文化阵地建设逐步健全

  如今昌都群众的生活,光景已大不相同:白天可以去农家书屋上上网、看看书,晚上可以到广场上看电影、跳跳舞。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让农牧民群众越来越“时髦”。

  “农家书屋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真是不可多得的‘充电站’。”左贡县美玉乡村民扎西次仁说。

  农家书屋的成功推广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昌都市持续巩固强化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网络,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全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等,积极在各级场馆开展图书阅览、展览展示,学习、收看重大会议直播、观看电视、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以来,昌都市持续在人、财、物、力上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投入1500万元,为11县(区)319支经常开展活动的优秀文艺队购买服装、道具;投入500余万元,为126个村文化室配备音响等硬件设备;分批次在各县(区)打造50个广场舞示范点;开展基层文化队伍培训120期,受益人数2800余人次,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为进一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从今年5月开始,相关单位对全市11县(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并根据排查情况制订《昌都市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工作排查发现问题整改方案》,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细化了任务,明确了责任。

  “市里有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革命历史博物馆,县里有综合文化中心,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里有文化室。”昌都市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经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昌都市已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政府搭台——

  文化活动形式更加丰富

  10月1日,以“盛世年华、歌颂祖国”为主题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文艺演出活动在昌都市茶马广场举行。台上,演员们激情投入,台下,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鼓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大家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

  像这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经常性地在昌都市茶马广场、各县(区)广场轮番上演。

  近年来,昌都市以“全面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坚持年年有主题、季季有活动,月月有特色、场场都精彩,扎实有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而节庆活动已成为昌都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特色。

  除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外,昌都市还扶持打造了芒康县茶马古道文化旅游艺术节、洛隆县杏花节、八宿县然乌冰雪节、左贡县“梅里门庭”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文艺活动。同时,积极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乡村文化呈现出“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风格”的良好发展态势,极大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昌都市持续开展“结对子、种文化”“五下乡”“文化进社区”“文化惠民演出”等公共文化服务系列活动,把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住的优秀文艺节目送到群众身边。同时,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阵地,通过举办歌咏比赛、广场舞比赛、送书过大年、你读书我买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面向农村、面向群众,多渠道开展文化惠民工作,切实提升群众精气神。

  据统计,今年以来,昌都市县级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各类活动202次、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活动240次;县(区)艺术团演出场次达430场次,行政村文艺演出队演出场次达2068场次,戏曲进乡村达38场次。

  创新形式——

  文化艺术领域焕发新生机

  得益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昌都市通过政策保障、资金扶持、队伍整合、培训提升等措施,着力打造乡村文艺演出队,并不断健全乡村文艺演出队扶持奖励机制,下拨专项经费110万元,鼓励群众自办文化,农牧民群众逐渐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好政策、好举措,极大地激发了乡村文艺演出队的创作潜力,他们自己创作,把身边的好人好事、文明风尚编成舞蹈,把国家政策、传统美德谱成曲,把孝老爱亲、民风和谐等融入演出,通过歌声、舞蹈、小品等形式演绎出来。这些自编自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等节目,使党的方针政策在欢声笑语中传到千家万户,使昌都本土文化元素得到充分展示,让生活在基层的农牧民群众真正有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随着文化服务供给方式逐渐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逐渐催生出了硕果累累的文化艺术精品:话剧《铸魂达玛拉》作为昌都第一部以业余演员打造的原创红色题材话剧,实现首次区内巡演,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千年印记》《昌都礼物》《绣红旗》《奋进新时代》等一批通俗易懂的歌曲创作,以及《懒汉脱贫》《贫穷不是光荣》等混着糌粑香的小品,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型歌舞剧《三江颂》《康巴魂》《藏东四季韵》、大型歌舞史诗《神奇的家园》《幸福之路》、大型民族歌舞诗《梦回溯源》等,激发了群众的奋进力量和爱国情感。此外,昌都市还成功举办京津冀·昌都特色文旅创新大赛,圆满促成《武传奇之霍元甲》进昌演出、歌舞剧《昌都往事》赴津巡演等活动。

  一件件具体而微的实事,交织成一张覆盖城乡、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网,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公共文化生活之中,学会品味生活、品味文化。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圈”,已经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在藏东大地上绽放出娇艳的花朵。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民主改革60年 西藏文化产业年产值达46亿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多年来,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全力保护和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西藏文化事业实现了大发展、大繁荣,西藏各族人民享有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详细]
  • 西藏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亮点纷呈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化部门了解到,2018年,西藏文化为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区市(地)、县(区)艺术团体以“红色文艺轻骑兵”形式深入开展“五下乡”文艺演出和“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全年实现惠民演出8449场次,全区5475个...[详细]
  • 提升效能 拉萨市激发公共文化服务活力

    自2015年7月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拉萨市围绕创建目标,不断完善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公共文化队伍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