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养路职工扎西林具:为“天路”保畅通贡献力量
世界屋脊上,公路蜿蜒于高山峡谷之间,地震、泥石流、塌方、雪崩等自然灾害频发。在这里从事养路工作,既艰苦又危险。西藏自治区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拉贡机场养护中心职工扎西林具却十分珍视自己的工作,“一次次应急抢险保通,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荣誉感,这些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2013年,刚加入养路职工行列的扎西林具便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在波密至墨脱公路建设项目中,一段公路刚修通便遭遇雪崩。为在抢险黄金期打通雪崩路段,项目部决定成立突击队,扎西林具第一个报了名。
一边是山上松动崩塌的积雪,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危险程度可想而知。扎西林具让同伴撤至安全区域,自己却驾驶挖掘机在悬崖边操作。道路即将抢通时,雪崩再次发生,万幸,他没有受伤。同伴们焦急地上前查看,扎西林具想到的却是“还好没有砸坏挖掘机”。
2015年4月,一次地震对国道318线造成严重损坏,让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樟木镇成了孤岛。灾情就是命令!扎西林具连夜赶赴灾区。抢修持续了几天几夜,最后阶段被一处塌方体“卡住了脖子”,挖掘机随时可能掉落悬崖。迎着危险,扎西林具冲上前去,操作挖掘机在方寸之地作业。4个多小时以后,道路终于打通,6300多名群众成功脱险,而他顾不上休息,紧接着投入其他路段的抢修工作……
“老一辈养路职工用最简单的工具修补、挖填,现在,装备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了。”扎西林具感慨道,工作条件好了,“两路”精神却永远不能丢,“我要立足岗位,做一名光荣的‘铺路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为了雪域高原不再遥远——“两路”精神形成记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川藏)、青藏公路同时通车拉萨,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却留下了3000多人牺牲的悲壮凯歌。[详细] -
西藏养路工人:与自然抗争 用爱浇筑“生命线”
“养路为业,道班为家,以苦为荣,苦中有乐。”26日,中新网记者第一次见到48岁的尼玛次仁时,他正在大风里和同事蹲着埋头修理一台路面切割机,搓着满手的油污不好意思和记者握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