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境界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在“党课开讲啦”活动里,讲述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一家人50年扎根雪域边陲、守护祖国领土故事的党课,感动了无数人。“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每一寸土地”的誓言,“放牧守边是职责”的担当,展现了她们的精神境界与价值坚守,也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
海拔高、气温低、气压低、含氧量低……这些情况的存在,让“苦”成为在高原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无数像卓嘎、央宗一样的干部群众“不怕苦、能吃苦”,以奋斗诠释责任担当,用奉献书写不凡篇章。历史不会忘记,孔繁森等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援藏干部,前赴后继来到雪域高原,在艰苦环境下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历史同样不会忘记,青藏铁路建设者以“笑傲昆仑问天下何处是雄关,跃马雪域引青藏高原飞铁龙”为誓言,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斗冻土,胜利完成全线铺通的任务……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干部群众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让西藏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发展奇迹。
越是艰苦处,越是见精神。苦,能磨砺人的意志;苦,能升华人的境界;苦,也能锻造人的精神。今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调研,见到那些皮肤晒成了古铜色的援藏干部们时,动情地说:“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再到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一路走来,在雪域高原工作的人们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展现了崇高的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标注着一个个精神高地。也正是依靠这些精神,我们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为什么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本可以选择在条件较好的大学里任教,却来到环境恶劣、生活艰苦的那曲地区?因为她坚信“党员不先吃苦,谁来吃苦?苦就要苦出个名堂来”;为什么“雪域高原好军医”李素芝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留上海的机会,而始终战斗在高原医疗一线?因为他认定“军人为祖国活,医生为病人活。我作为军医,没有犹豫的余地”。正是有崇高的信仰,才能做到“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正是有如磐的信念,才能“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有多坚定的信仰,就有多高尚的境界;有多强大的信念,就有多勇毅的行动,就能开辟多光明的未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也没有哪项事业目标轻轻松松就能顺利实现。方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时,当此“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之际,更需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激发“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追求“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境界,起而行之、勇挑重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们必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考出好成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两路”精神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2月10日,“两路”精神纪念馆在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加挂“西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详细] -
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组织观看“天宫课堂”
12月9日下午,“天宫课堂”的上课铃声在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准时响起,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直播授课,授课者为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