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考古研究成果丨格布赛鲁遗址出土200余件釉砂珠 工艺技术或源自埃及
1月13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西藏考古发现汇报会,通报了4项西藏重大考古发现的研究成果,包括切热遗址、玛不错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和当雄墓地。其中,格布赛鲁遗址是一处包含有建筑和墓地的综合性遗址,距今3600年至2100年,年代跨度长、文化内涵丰富。尤其是遗址出土的釉砂珠,工艺技术可能来源于埃及,这一发现初步表明,在商代早期,我国西藏地区就与周边文明存在交流互动。
格布赛鲁遗址位于西藏阿里象泉河北岸,从2017年到2020年经历了长达4年的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的铜器、陶器、玛瑙珠等文物。而遗址还发现了200余件釉砂珠,尤其让考古专家感到惊奇。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 温睿:我们没想到这个墓地会出土釉砂,这个碳14测年大概在距今3600年左右,大概相当于商代早期,比我们熟知的三星堆遗址还要早几百年。这个是我们目前中国境内出土的年代最早的釉砂之一。
釉砂珠是原始形态的玻璃,由石英砂、碱和石灰石混合在一起,在700—800℃间烧成胎,表面再涂上一层釉料后最终烧成,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将釉砂珠穿成项链甚至做成瓷砖,是古人一种昂贵的艺术追求。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 温睿:早期的墓葬里边会有一些珠饰品,但是是天然材质的,比如说玛瑙珠,所以我们对于它(釉砂珠)的研究,第一个问题就是它到底是从哪来的。
专家介绍,分析成分和制作工艺是研究陶瓷的两个重要维度。同时期,我国新疆天山地区也曾出土过釉砂珠,两者外形虽然相似,但成分不同,这就说明它们来源不同;随即,考古专家将目光转向南亚地区,同时期,南亚地区是釉砂珠的生产中心之一,却发现它们的制作工艺又有很大差异。最后,考古专家将目光转向更远的埃及。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 温睿:在埃及地区,无论是外观上、成分上还是制作工艺上,都能够找到与之类似的产品。它外面不是有一层薄薄的釉吗?就是这个玻璃质的物质,富含钠,我们叫它高钠釉砂,埃及生产这种高钠釉砂。
埃及是世界上釉砂制品的重要起源地,距今60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釉砂生产。尽管有诸多相似,但西藏格布赛鲁遗址的釉砂珠在质量等方面与之仍有较大差异。考古专家综合判断,西藏格布赛鲁遗址的釉砂珠,其制作工艺极有可能源于埃及,但是从埃及地区到西藏的阿里地区仍存在学界目前尚不了解的传播过程及传播路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国家文物局通报切热遗址等4项西藏重要考古成果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13日在北京召开,会上通报了切热遗址、玛不错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当雄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详细] -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聚焦西藏 实证该地区民族交流交融历史
中国国家文物局13日举办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西藏自治区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通报了切热遗址、玛不错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当雄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