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新春走基层】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在万亩荒滩上种出好日子

发布时间:2022-01-26 09:08:00来源: 人民网

  大寒时节,狂风呼啸。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涅如堆乡藏细绵羊育肥农牧民专业养殖合作社(简称“合作社”),牧民占堆正忙着给上千只羊投喂饲料。他笑着告诉记者:“自从我们这儿开始人工种草后,就建立了合作社,羊统一养在合作社里,冬天再也不用去很远的地方放牧了,日子也比以前过得好了。”

  以草养畜

  育肥、销售两不误

  说起曾经的家乡,涅如堆乡的老百姓有一肚子苦水。“我们这儿是个大荒滩,‘特产’就是风,从春刮到冬,沙尘满天飞,屋子里到处都是灰,玻璃窗根本挡不住。”

  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不仅长不出肥美的牧草供给牛羊,也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我们这儿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地。可是要想让这块贫瘠的地发挥价值,就得下苦功夫。”涅如堆乡乡长嘎玛旦达说。


饲养员投喂饲料。人民网 李海霞摄


收割牧草。图片由涅如堆乡提供

  时间倒回2015年,康马县政府准备在这里人工种草。来自西藏自治区农科院、林草局等系统的专家们展开了调研,通过改良客土,试种了500亩。“刚开种了好几个品种的草,试验两年后发现燕麦草、绿麦草最适合,便扩大了规模。”嘎玛旦达介绍,“期间,政府支持力度很大,老百姓非常高兴。”

  牧民靠牛羊,牛羊靠草场。看着眼前荒滩上长出的草有一米多高,大家伙儿乐坏了。“以前我们这儿哪里有这么高的草呀,超不过10公分,稀稀拉拉的,牛羊吃了也不见壮。”


一人高的饲草。图片由涅如堆乡提供

  牧草试种成功后,当地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如今已经达到2.3万亩了。每年鲜草产量达3万吨,青干草总产量2000吨,总产值达480万元。

  “以前总担心牛羊吃不饱、不长肉,一只羊还不到60斤,瘦瘦的,看着很可怜。现在一点都不担心了,你看我们的羊,一只有100多斤呢,长得多好!”占堆指着眼前欢脱的羊儿,满脸笑容。

  从饲草短缺到增草有效,从牲畜瘦削到育肥有效,牧民们在荒滩上种出了奇迹。

  以草养人

  就业、分红同富裕

  万亩草场不仅让当地牛羊都吃饱了饭,也让百姓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每年要预留300吨自给自足,剩下的都会销售出去,获得的收益一部分用来分红,一部分投入到合作社里。”嘎玛旦达说。

  基于万亩人工草场,涅如堆乡成立了合作社,不仅让各家各户拿到了分红,还解决了部分百姓的就业问题。“合作社的羊都是村民入股的凭证,年底可以按照每只70元的标准拿到分红。去年有400户村民参与分红,共计25万。”该合作社负责人立新介绍,“除此之外,合作社还吸纳了项目区的200多人就业,每年兑现工资120—130万元。其中固定岗位14人,每月工资4500元。”


合作社里的藏细绵羊。人民网 李海霞摄

  合作社成立后,还解放出了一部分年轻的劳动力。“以前放牧,每户都得出人,甚至有些全家上阵,一家人的生活全‘绑’在几只羊上了。自从成立了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大家再也不用担心牲畜吃草和出栏销售问题了。很多年轻人也选择学一门手艺或者外出打工,家里多了一份收入。2021年,转移劳动力2900余人(次),创收1060万元。”嘎玛旦达介绍。

  不仅如此,育肥后的藏细绵羊很受市场欢迎。“光从重量上来说,羊的体重比以前增加了两倍。”立新介绍。目前,该乡藏细绵羊年存栏量能达到2万只,年出栏量6000余只。市场价是16—20元/斤,百姓收入也比以前翻了一番。

  从靠羊维系基本生活到靠羊就业分红,牧民们在荒滩上种出了“金元宝”。

  以草养业

  生态、产业齐头进

  虽是冬季,但收割后的草场依然散发着生机,还有人在上面放牧。立新说:“这些草根够牛羊吃一个冬天,牧民们不用再赶着牛羊去山里,又冷又冻地受罪。”

  绵延8公里的人工草场,让百姓日子过富足了,也让当地生态有了好转。


夏季人工草场。图片由涅如堆乡提供


冬季人工草场。人民网 李海霞摄

  “风小了,灰尘也小了,我们终于可以穿干净的衣裳了。”

  “一到夏天,附近的人都来这里过林卡、拍照,特别热闹。”

  “土壤环境改善了很多,可以种出青稞、油菜了。”

  ……

  采访时,当地百姓你一言我一句,无不透露着幸福感。

  “眼下还有很多空地,下一步有扩大种植规模的打算吗?”

  面对这个问题,嘎玛旦达说:“也许以后会扩大,但目前我们还是以保护生态为重,确保草畜平衡。因为浇灌草场和部分农田,引用的是涅如藏布的水,节约水源也是重点考虑因素。未来,如果浇灌等更加便利,会考虑进一步做大做强。”

  过去几年,这片草场作为脱贫攻坚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今,它又成了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打成捆准备销售的青干草。人民网 李海霞摄


生产出来的颗粒饲草。人民网 李海霞摄

  在合作社有一间饲草加工车间。嘎玛旦达介绍:“下一步我们要结合乡村振兴,增加饲草的附加值,将青干草充分利用起来,生产颗粒饲料。目前,车间在试运行阶段。已经加工了160吨。这些饲料中混合了玉米、大豆等,既提高了青干草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也降低了运输成本,很受市场欢迎。我们还想做绿色商标,打品牌知名度。”

  6年,2.3万亩,青干草累计生产1万余吨,总产值2300余万元,百姓就近就便就业,累计分红360万元……从吹风“吃土”到筑起一道绿色屏障,从脱贫攻坚到振兴乡村,涅如乡在荒滩之上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