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主改革63周年:昂首阔步向未来 雪域高原写新篇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保持优良……3月28日,西藏各族儿女在满满的获得感中迎来了民主改革63周年。沐浴着金色的阳光,细数63年各项事业取得的成绩,更加深刻感悟到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团结奉献,也离不开西藏儿女们的奋发图强。
昂首阔步向未来。新的一年,朝着地区总产值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和10%以上,能耗、碳排放和污染减排指标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的目标迈进,西藏360余万群众正以最豪迈的姿态,在雪域高原翻开新篇章。
民族团结绘“新卷”
在平均海拔4100米的那曲,一支来自辽宁的“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采取“打包移植”“星火相传”“多院包科”“科研攻关”等模式,帮助那曲市人民医院培养了一大批本地医疗骨干,大幅提升了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创成并逐步做大做强“世界屋脊”上海拔最高的“三甲”医院,让羌塘草原上的各族群众享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援藏医生发扬“传帮带”精神,为当地医务人员授课。张帅摄
在援藏支持下,那曲医疗各方面都有了提升。张帅摄
在“生命禁区”双湖县,援藏干部们瞄准卤虫卵资源开发,不仅帮当地摘掉了“贫困帽”,还通过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激发了当地内生动力,为确保脱贫不返贫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里的‘造血’功能太弱,要打造一个‘样板’出来,让大家知道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都能做成,没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那曲市双湖县委副书记梁楠郁说。自2016年以来,他连续两届援藏,千方百计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紧盯短板、聚焦长远,牵线搭桥、强体“造血”。
对于湖北援藏干部们来说,引进蛋鸡龙头企业落户西藏山南,打造藏鸡产业集群,造福当地群众,是他们的初心使命。西藏宏农公司董事长张宏林说:“我们的藏鸡产业园现存栏蛋鸡30万羽,日产鸡蛋28万枚;安置长期在岗农牧民及本地大学生90人就业、季节性用工200余人,周边群众年工资性增收800余万元。2021年产业扶贫资金及援藏资金投入分红154万元。”
科技推动藏鸡全产业链发展。 人民网 李海霞摄
2020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按照中央部署要求,自1995年起,先后有9批、9682名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其中,第9批援藏干部人才于2019年入藏。近3年来,他们落实计划内资金112.68亿元,争取计划外资金62.03亿元,实施各类援藏项目2458个,为新时期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援藏是中央支持西藏、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2021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西藏大学教授图登克珠非常重视民族团结教育。他的学生蒋翠翠说:“老师教导我们要主动做民族团结的‘代言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团结合力促发展。在西藏,民族团结的故事处处有、时时有,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体现在一组组数据上:群众安全满意度达99.7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和14%;粮食产量106.5万吨,青稞产量82万吨,创历史新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19岁,农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41.46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33.4平方米,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2万公里,新增航线19条,川藏铁路全线开工、“复兴号”首次开进雪域高原……
乡村振兴鼓“腰包”
春阳和煦,百草权舆。3月16日,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克松社区的居民早早起床,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庆祝又一年“春耕节”的到来。
克松群众喜迎春耕。人民网 李海霞摄
西藏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人民网 次仁罗布摄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听父母讲,以前地都是领主的,他们每天像牲畜一样干活,还吃不饱肚子。”60多岁的达瓦次仁家住克松社区,“现在家里有9亩地,种了青稞、小麦,不仅够吃,还有富余。孩子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一家人生活非常好。”
1959年,克松成为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经过60余年发展,由村变社区,243户868人翻身做主,人均耕地1.8亩,收入达27468.29元,克松人用勤劳双手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幸福新生活。
最近,克松社区忙着改造旱厕、打造民宿。“我们计划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游客来了,要有舒适的环境和便利的配套设施才行。”克松社区党委书记刚组说。
随着与全国一道迈上小康路,西藏全区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春天。
日喀则市江孜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通过大力发展沙棘育苗产业,成功向现代农业转型。2021年上半年,当地实现收入1174万元,年均经济增速达74%。从事沙棘果脱皮处理的欧珠说:“我是从热龙乡搬迁到江嘎村安置点的,政府不仅给我提供了漂亮的房子,还安排我在家门口就业,在党的好政策下,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下一步,江孜县计划继续着眼沙棘精深加工,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延伸沙棘产业链条。
小小沙棘果在增收致富中发挥大作用。图片由江孜县委宣传部提供
在距离江孜县不远的拉孜县旁吉村,“教书先生”次仁罗布变身“养羊师傅”,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
2011年,次仁罗布到旁吉村驻村,带领村民建养殖合作社,实现养殖标准化和销售多元化,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群众就业,提升了经济效益。2020年合作社经营收入35.34万元,为社员分红25.06万元。次仁罗布说:“兴办合作社是党中央为振兴农村、发展农村经济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党对我们农村群众的关心关怀,我们必须要抓住机会,迎难而上,搭上这一顺风车,实现村集体经济更好更强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西藏脱贫人口外出务工累计20.36万人;通过完善农牧民劳动力数据信息库,对11万农牧民开展了技能培训,其中“订单培训”“以工代训”2.94万人,促进了低收入群体持续稳定增收;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脱贫人口纯收入达12085元,增幅达17.32%,高于全国增幅0.82个百分点。
西藏乡村振兴新画卷。人民网 次仁罗布摄
乡村振兴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更显重要。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77岁的嘎多,生于旧西藏,长在红旗下,他常用自己的经历向后辈们讲述在党的好政策下家乡发生的变化。“老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们一定要牢记党的恩情,以实际行动回报党中央!”如今,古稀之年的他仍然与爱人一道率先垂范,发挥榜样力量,传递着文明信仰和社会正能量。
“总体来看,西藏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了基础、生态宜居加快推进、乡风文明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有效实施、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西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郭文杰介绍说。
西藏群众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人民网 次仁罗布摄
生态保护夯“底色”
西藏社会经济跑出“加速度”,离不开良好的生态作为坚实保障。阳春三月,西藏新一季植树造林工作拉开了帷幕。在拉萨南北山,工人们忙着运苗、挖坑、栽种。“我是土生土长的拉萨人,记忆中的南北山光秃秃一片,没想过有一天山上能长满树。我们这儿这几年肉眼可见地绿起来了,降水也多了,气候比以前好多了。”拉萨市民边珍感叹,“相信我的家乡会越来越绿,越来越美。”3月10日,西藏举行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承包造林合同签订会,标志着拉萨南北山绿化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会上,与69家企业签订了承包造林合同,承包造林总面积约21万亩。
2021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林芝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羌塘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群恢复明显。朱奕霖摄
近年来,西藏全面深化落实林草改革。其中,“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年完成造林117.53万亩,森林抚育95.63万亩,义务植树482.4万株,退化草原生态修复605万亩,重新修编17处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共整合林草资金6.18亿元,用于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2月18日举行的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西藏将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以加快林业草原、国家公园融合发展为主线,着力加强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推进国家公园示范区、全国草原保护修复示范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筑牢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夯实基础。
西藏生态环境优良。人民网 次仁罗布摄
此外,西藏强力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壮大,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贡献西藏力量。
坐落于拉萨柳梧高新区的西藏宁算科技集团,建成了大数据中心与现代农业能源循环利用零碳示范项目。最近,这里的工作人员“不务正业”养起了鱼、种起了蔬菜。
原来,数据中心在建造和运营过程中会释放巨大热量,该集团通过回收利用机房余热,不仅有效降低了数据中心PUE(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还为设施农业和养殖业供暖,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循环再利用。“从收集的热空气中提取热量,再对水进行升温,然后养热水鱼。鱼产生的粪便又可作为农业肥料。可以说,真正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该集团技术员朱奕霖介绍道,“数据中心是一个高耗能、零污染的产业,通过这个方法,可实现清洁能源的本地消纳,对于碳排放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大数据中心与现代农业能源资源循环利用零碳示范项目。人民网 李海霞摄
西藏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地热能资源量位居全国首位,超高海拔区的风能资源较丰富。截至2021年底,西藏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449万千瓦。“我们因地制宜建成了尼玛县等光伏储能微电网发电项目和岗巴县等光伏储能示范项目,推动了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复合型项目,以及光伏扶贫、‘金太阳’等民生项目。这些项目在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果,有利于西藏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发电比例,也有利于培育发展新产业,满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用能的需求。”西藏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高晓东表示,“但目前清洁能源总体开发利用程度仅为1%,可以预期,西藏清洁能源低碳转型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
东风浩荡满眼春,扬帆起航正当时。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璀璨华章,正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民主改革是真正造福西藏各族人民的伟大壮举
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西藏开辟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详细] -
全过程人民民主之花绽放雪域高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详细] -
新华时评: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时代力量
今年的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63周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