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乡村蝶变留住“乡愁”
4月以来,家在拉萨市曲水县色麦村的普布卓嘎愈发忙碌。随着桃花季到来,她经营的凉粉店生意火爆,十余张餐桌总是坐满了食客。
4月12日,拉萨市曲水县色麦村村民普布卓嘎正在制作凉粉。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色麦村位于拉萨河下游,318国道贯穿全境。这里也是远近闻名的“桃花村”,春暖花开之际,色麦村千亩桃花绽放、柳树吐绿。如画美景吸引众多赏花游人,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普布卓嘎的“桃花村凉粉店”紧靠318国道,窗外一望即见桃花烂漫。尽管店中售卖的多是凉粉、藏面、土豆等小吃,旺季时一天的营业额也能轻松达到六七千元(人民币,下同)。一年下来,凉粉店能赚20多万元。
图为4月12日,色麦村柳树吐绿,春意浓浓。(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卖凉粉20多年,普布卓嘎的生意因村里越种越多的桃树、越来越美的风景而更红火。据介绍,当地种植桃树已有近三百年历史,近年来色麦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自2016年起又新种了大量桃树,目前已达2万余棵。随着“桃花村”品牌逐渐打响,前来赏花消费的游客日渐增多。每到秋天,每户村民卖桃也有约6000元左右收入。
生态添绿,荷包变鼓,色麦村是西藏自治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发展生态旅游的一个缩影。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西藏乡村颜值更靓。数据显示,2021年西藏新创建自治区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55个,深入实施“四旁”植树行动,完成植树493万株,日益红火的庭院经济等也让乡村有“面子”,更有“里子”。
资料图为达东村夏季风光。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坐落在拉萨市西南角山谷中的达东村,每到夏日绿草如茵,野花烂漫。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及区位优势,这里从贫困村变成周边民众休闲“过林卡”的网红“打卡地”,并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10余项荣誉。
达东村“出圈”背后同样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呵护。2016年以来,达东村实施了村容村貌整治、国土绿化等工程。村里组织护林员不间断巡逻,把小叶杜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并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马鸡等百余种动物进行重点保护。
生态之美醉了游人,旅游收益分红富了乡村,家乡的变化也让年轻人留住了“乡愁”。“小时候,村里只有坑坑洼洼的土路,房屋大多是土坯房,那时候我的愿望是离开这里。”拉姆大学毕业后回村当了导游,“如今一切都变样了。村里环境越来越美,来游玩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了。”
根据官方规划,“十四五”期间,西藏将创建1000个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力争打造和提升20个特色旅游乡镇、7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国家边境旅游示范村。雪域高原正以生态为底色绘就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从西藏山南“穷棒子”互助组看藏乡蝶变
雅鲁藏布江两岸叠翠流金,位于雅江北岸的山南市结巴乡桑嘎村静谧祥和。今年秋收,村里粮食产量创近年新高,冬小麦59.8万斤、青稞4.8万斤、油菜14万斤、土豆15万斤。[详细] -
西藏山南千年纺织工艺的蝶变之路
9月的山南秋高气爽,雅砻河谷上空飘着云朵,空气中弥漫着青稞的香味,“泽帖尔”非遗纺织如一条洁白的哈达,串联起灿若星河的中华传统文化记忆,穿越千年在新时代重现新姿。[详细] -
西藏林芝京都村脱贫记:从深度贫困村到边境小康村的蝶变
西藏林芝察隅县京都村是一个以僜人为主的村庄,曾经是深度贫困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