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医生张韡:稳扎稳打谋发展 静待花开育人才
张韡为医生们授课。受访者供图
“在工作中我们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医疗质量提升为患者带来的实惠。另一方面,援藏工作也锻炼了我在实践工作中的才干。”回望两年援藏经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皮肤性病科主任张韡收获满满。
2020年7月,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的张韡作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首位皮肤科援藏专家开始了援藏工作。两年间,他不仅学会了用藏语询问患者病情,更推动了西藏皮肤科建设更上一层楼。
学科建设稳扎稳打 久久为功
“西藏皮肤科整体人才较为匮乏,且缺乏系统性的专科培训,导致整体学术水平明显落后于区外。”援藏两年,张韡始终将学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他通过与科室医生们深入交流和讨论,共同制定了科室发展5年计划及亚学科建设方案。
“在集体努力下,我们建立了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健全了术前检查、有创操作规范等多项规章制度。”张韡介绍,医院皮肤性病科还与多个科室达成合作,开展疑难皮肤病的讨论及交流、完善皮肤真菌及性病实验室检测项目等,逐步建成了全区最全面的皮肤科辅助检查项目。
张韡为藏族民众看病。受访者供图
在张韡的推动和集体努力下,2020年10月,西藏自治区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及西藏皮肤科专科联盟正式成立。两年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逐步构建了皮肤病理专业组及西藏疑难病会诊中心、皮肤激光美容中心、高原皮肤病协同创新中心。“这使皮肤科在临床诊疗、激光美容、科研等领域全面发展,并与全国先进水平逐步实现接轨。”
2021年5至10月,张韡带队对拉萨市普通人群的皮肤疾病流行状况开展调查,通过调查获取高原地区普通人群中常见皮肤病病谱特征及日光性皮炎、黄褐斑、白癜风等患病率数据,为今后高原皮肤疾病的深入研究奠定了有力的前期基础。
“学科建设一定要沿着一个总体思路,逐年推进。本着‘小切口、大手术’的原则,既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又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回望两年工作经历,张韡体会很深。
培养人才耐心浇灌 静待花开
“援藏专家来西藏工作,最重要的是培养人,要为西藏培养出一支不断发展壮大,永远留在西藏的专业医生队伍。”赴藏工作以来,张韡悉心培养人才,不遗余力帮助年轻医生成长进步。
“我们建立了长期而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师徒结对帮扶。”张韡介绍,每周大家都有三次集体业务学习时间,分别是周三早上的晨课,周四下班后带教病理读片、开展病例讨论以及周五下班后的一周病例总结。援藏以来,张韡共讲授晨课78节,病理读片带教及病例讨论66次。此外,每月还有面向整个西藏自治区皮肤科医师的在线业务学习。
“或许带徒弟们做事进度不会快,要花费更多精力去指导和修正,但一定要有耐心,静待花开。”张韡还表示,在工作中,要耐心倾听本地专家们的声音,多交流、多合作,构建一个和谐团结、奋发向上的集体,再脚踏实地、相互扶持,逐步完成每个目标。
两年时光白驹过隙,令张韡难忘的还有许多与患者之间的温情时刻。“藏族人的淳朴、对医生的尊重让我非常感动。”他表示,即便援藏工作结束,也会心系雪域高原,为皮肤科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援藏医生袁晓勇:“守护百姓健康是我们的职责”
2021年8月,完成了一年援藏任务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医生袁晓勇,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片高原热土。[详细] -
援藏医生带日喀则先心病患儿来上海接受公益治疗
今天是世界心脏日,援藏一个半月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车文良带着10名需要治疗的日喀则先心患儿回到上海接受治疗。[详细] -
烟台援藏医生:为聂拉木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外来医疗队的驰援只是‘输血’,而在聂拉木建成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才是‘造血’。”烟台援藏医生吕鹏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