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高原城市会客厅”魅力 西藏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迎客
7月8日13时,西藏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迎客。新馆包括陈列展示区、藏品保管区、休闲服务区、文物保护研究区、综合办公区等,观众最佳接待量为7000人次/日。黄金面具、双体陶罐、铁柄铜镜、兽首银壶、曲踏遗址……西藏博物馆是高原文化的积淀。博物致知,进入西藏博物馆,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吧!文/图 记者 赵越
古籍、瓷器、玉器 馆藏文物达52万件
西藏博物馆馆藏文物5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达4万余件(套),类别包括考古出土文物、印章封诰、唐卡、古籍、造像、法器、瓷器、玉器、丝织品、杂项等十八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新馆建成后,藏品保管区面积和硬件设备全面提升,文物保存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依托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藏联合工作站的平台优势,设立唐卡工作室、古籍文献工作室、金属工作室、环境监测平台等,可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抢救性修复和数字化保护工作,打造以唐卡修复、古籍文献保护、金属文物修复为主的特色文物保护示范基地。
此外,新馆搭建了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传播、智慧保护、智慧教育、博物馆基础设施智慧化管理于一体的数字集成系统,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智慧化博物馆建设。
观众早起排队等候入场 新馆设有两个基本陈列
目前,新馆设有两个基本陈列。《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览,展品2000余件(套),其中300余件(套)文物为首次对外展出。展览时间线纵向绵延数万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等众多领域,是首次将西藏地方史与中国国家史进行全面贯通的西藏通史陈列,是对西藏历史与文化的生动展示。
《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展览,展品数量700余件(套),其中近300件(套)为首次对外展出。展览通过衣食住行阐释西藏民俗文化的形态,展现天地大美的自然风光,表现西藏民俗的地域性、民族性、互融性和时代性特征,使观众对西藏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有深入的了解。
10时左右,广大市民、游客便在西藏博物馆门外排起了“长龙”。13时,西藏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这是自2017年改扩建工程启动后,该馆迎来的首批观众,来自江苏省苏州市的陈芃璋小朋友有幸成为了当天第一位入场观众。“这是我跟着爸爸妈妈第一次来西藏旅游,听说西藏博物馆开馆后,妈妈便带着我来参观展览,开阔眼界!”8岁的陈芃璋话语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在博物馆内,《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吸引了众多观众。西藏大学学生梁雪晨不禁发出感慨:“漫步在西藏博物馆新馆里,我和朋友们都感到很震撼!以前,我们从课本中获取历史知识。今天,我们可以亲眼看到反映历史的一件件文物,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探索青少年教育服务 新馆打造儿童体验馆
新馆加大对青少年教育服务的探索,利用博物馆资源为西藏中小学研学教育提供全新平台,建立了以5—13岁少年儿童为主要受众的儿童体验馆。场馆围绕“爱同胞、爱家乡、爱祖国”的主旨思想,通过拥抱自然、祖国的花园、传承文化、对话历史四大版块,设置丰富的多感官互动体验展项,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和培育青少年树立与中国梦同心同向的理想。
“我从电视上看了‘三星堆’发掘直播节目,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自己也阅读了西藏历史相关书籍,觉得非常吸引人。今天,我们来到了焕然一新的西藏博物馆,通过参观展览,对历史有了更生动的感受。”拉萨市第七中学八年级四班历史课代表旦增罗布说。在儿童体验馆“对话历史”版块中,学生们可以戴上手套亲自触摸文物仿制品,“零”距离与文物对话。
新馆实现全方位提升 满足对美好生活需要
西藏博物馆新馆内设有文创体验馆、4D影院、多功能厅、书屋、观景平台、高原医务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观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休闲空间。作为博物馆参观的最后一站,文创体验馆设计推出了一系列兼具馆藏元素和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实现观众“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的愿望。
通过场馆建设、陈列展览、教育服务、休闲设施的全方位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观众感受来自“高原城市会客厅”的诚意与温暖。据悉,西藏博物馆新馆开放后,将继续发挥文博单位独特优势,推动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加强文物价值阐释传播,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向世人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西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走进文化地标 传承历史文脉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详细] -
西藏博物馆开馆仪式在拉萨举行
西藏博物馆开馆仪式8日上午在拉萨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