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科考:班公湖是个什么样的湖?
侯居峙研究员在班公湖留影。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像一颗宝蓝色珍珠镶嵌在中国西藏西部的班公湖(也称班公错),不仅风景优美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同时,作为青藏高原西部最大湖泊,班公湖的构造成因、水温水位变化、湖水酸碱咸淡、对周边古今人类影响等,长期以来也备受科学家关注并开展持续研究。
执行2022年夏季科考任务的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分队,近日前往班公湖实地开展“青藏高原人地关系综合考察”工作。本次科考分队领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侯居峙研究员长期从事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环境研究,班公湖是他海外学成归国后实地调查采样研究的第一个高原湖泊,因此对班公湖“情有独钟”。
典型的双季对流混合型湖泊
班公湖是个什么样的湖?侯居峙介绍说,班公湖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和克什米尔地区交界,处于班公错-怒江构造带内,属构造成因。班公湖是一个东西向湖泊,总面积60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41.7米。班公湖地区年均降水量87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蒸发量2465毫米,年平均气温2℃。班公湖东部湖盆湖水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三条主要入湖河流分别为青藏高原北部的多玛曲(乌江)、东部的昂卖曲以及南部的麻嘎藏布。
他指出,近十年湖水温度监测数据显示出班公湖是典型的双季对流混合型湖泊,在春季和秋季湖水整体发生翻转,在夏季湖水出现分层,冬季表层湖水结冰,结冰期为当年11月至次年4月,湖面完全冻结,湖水温度接近全年最低值(2℃);春末夏初翻转期(5-6月),同一时间不同层位湖水温度一致,水温随时间逐渐从4℃升至8℃;湖水分层期(7-10月),湖水呈正温层分布,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湖泊表层水温温度变化范围是12.9℃-16.9℃;秋末冬初翻转期(11月),湖水发生垂直对流并混合,同一时间不同层位湖水温度一致,期间水体整体温度逐渐降低,从8℃降至2℃。
1.6万年以来湖区年均气温变化幅度超过3℃
侯居峙表示,他领导的科研团队2011年6月在班公湖东南部利用先进采样平台进行湖心样品的钻取,采样点水深20.4米,获得总长6.95米的湖心。科研团队的王明达博士(现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分别重建了1.6万年以来该地区年均气温和降水同位素变化。重建结果显示:1.6万年以来,班公湖湖区年均气温变化较大,变化幅度超过3℃。在冰消期-早全新世(距今约1.6万年-8000年),气温波动明显,变化范围为0.8-3.6℃。
班公湖重建的年均温度最显著的特点是中全新世(距今约8000-4000年)温度比早全新世和晚全新世偏低约1.5℃,与目前普遍认为的全新世大暖期相悖。晚全新世(距今约4000年)以来,温度逐渐回升,年均气温上升至3.5℃。
班公湖叶蜡脂肪酸氢同位素(叶蜡氢同位素)记录显示,1.6万年以来同位素变化幅度超过100‰,表明该地区水文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末次冰消期期间(距今约1.6万-1.2万年),班公湖湖区干湿波动明显;早-中全新世(距今约1.2万年-4000年),叶蜡氢同位素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幅度低于20‰,在距今8000年前后,同位素略微偏正,可能指示干旱事件的发生;晚全新世以来,叶蜡氢同位素逐渐偏正,表明气候干旱化明显。
侯居峙研究员指出,与其他古气候重建记录进行对比发现,1.6万年以来班公湖温度和降水同位素驱动因素可能存在差异。重建的湖区年均气温主要受控于年均太阳辐射变化,温室气体和冰川活动在不同阶段也可能影响湖区温度;重建的降水同位素变化与季风区石笋氧同位素趋势相似,基本反映季风强度变化,后者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
最近5年湖面海拔增加约1米
侯居峙说,最新研究显示,2016-2022年班公湖水位呈波动上升趋势,湖面海拔增加约1米。
针对湖水咸淡及分布问题,他指出,由于班公湖中间部分窄且浅,水深小于5米,导致湖泊东西沟通不畅,湖泊下层水相互独立,加之湖泊东部冰川补给量大,使得目前班公湖在东部2/3区域为淡水湖,西部1/3区域则为咸水湖。
据他们科研团队2012年7月27日实地观测,班公湖温跃层出现在水深12-26米处,湖水盐度为0.47克每升且垂直剖面上基本不变;湖水透明度较高,可达14米。
侯居峙称,对于班公湖较早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法联合考察队在班公湖基于湖心氧同位素的研究认为,班公错在全新世主要受到季风影响,但在距今2000年时氧同位素突然变重,可能由湖泊从开放湖变成封闭湖的结果。他们科研团队2011年在班公湖湖心采样研究,也证实了之前的研究结果。
同时,班公湖也是第一个利用甘油四醚类脂物(GDGTs)发现中全新世低温、早晚全新世温度相对较高的湖泊,这一现象也得到青藏高原地区其他几个湖泊重建的全新世温度支持,不过,目前对于该现象的具体成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侯居峙表示,包括全新世温度变化、古湖岸线直接测年等问题在内,班公湖还有诸多谜题亟需推动研究解决,中国第二次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分队、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有关科研团队等,后续都将进一步加对班公湖的综合科学考察、采样和古今对比分析等研究工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藏科考:高原上的“院士课堂”
执行2022年夏季科考任务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分队7月底从拉萨出发,正式开启“青藏高原人地关系综合考察”行程。[详细] -
青藏科考:象雄都城/王都遗址究竟在哪里?
作为汉藏文献中记载的青藏高原上一个地域广阔并有重大影响的部落联盟/王国,象雄(又称“羊同”,约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7世纪)相关的历史文化与考古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详细] -
直击青藏科考:实地探访西藏阿里格布赛鲁遗址
8月5日,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执行2022年夏季科考任务的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分队前往海拔约3900米的格布赛鲁遗址,开展综合科学考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