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非凡十年·西藏:在雪域高原描绘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2-08-23 09:00:00来源: 人民网-西藏频道

  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群众安全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3倍,年均增长9.5%以上,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不断改善;

  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8362元、5698元提高到46503元、16935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边境一线村民年人均补贴标准提高到1.26万元、建成边境小康村624个,边疆发展、边防稳固、边境安全;

  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1357公里,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扩大有效投资、加大招商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47%以上、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生态惠民持续有力,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各族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交出了一份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的满意答卷。

  全力夯实生态安全之基

  水是生命之源。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那曲市,是长江、怒江、澜沧江及拉萨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当高山冰雪融水流入那曲麦地卡湿地,再流经拉萨河,便孕育出了沿岸无限绿色生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江河源头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立区域水生态价值计算与补偿机制,近日,那曲市水利局和中水北方公司调查组一行前往嘉黎县麦地藏布、易贡藏布拉萨河源头区,对高原水系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全面调研。

  “那曲最大的价值在生态,实施江河源头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可以更好地守护高原生灵草木、万水千山。”那曲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布卓玉说。


那曲嘉黎县境内的麦地卡湿地。人民网 李海霞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大力推进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开启“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作为该工程的核心地带,拉萨市以南山作为试点,启动城市周边山体绿化。


“两江四河”造林绿化显成效。姬秋梅摄

  今年是拉萨南山公园绿化负责人严海东进藏第十年,也是他参与拉萨南山造林的第10年。正值8月,是拉萨雨季造林的最佳时间,严海东每天都要到项目点上去盯着。

  回顾这10年,严海东说:“刚来时,没有任何在高海拔地区植树造林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开始成活率只有40%。经过不断探索,现在成活率到了85%以上。”

  “这几年拉萨周边的山肉眼可见地绿了,下雨的次数也多了,明显能感觉到空气湿度、含氧量都比以前高了。”这是拉萨市民的一致感受。

  在日喀则市定结县,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项目及防沙治沙工程项目是重头戏。“风沙大的时候,能见度不足1米。刚开始老百姓都不支持,说不可能成功。”定结县林业技术服务站站长欧珠说。但他没有打退堂鼓,带着工作人员蹲点造林一线,“泡”在风沙里找问题、摸经验、寻对策。


定结县防沙治沙初期。欧珠摄


定结县防沙治沙成效明显。欧珠摄

  “走了不少弯路,好在没放弃。现在人工种草治理面积达到了2万亩,封育面积9000余亩。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8%提高到了现在的70%左右,区域生态系统整体稳定,很多以前没见过的野生动物都来了。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欧珠满脸笑容。

  10年来,西藏不断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厚植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到60.8万平方公里,全区50.6%的区域列入最严格保护范围。

  奋力谱写经济发展之篇

  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西藏各族群众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坚实保障,而经济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今年5月,林拉高等级公路对货运车辆开放试运行,货车司机郭忠文说:“这是天大的好消息,以前单程就得6个小时,现在3个多小时就能到,行驶还更安全了!”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

  2021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川藏铁路的重要枢纽站——林芝火车站。登上火车,透过车窗向外眺望,江水一路欢腾,穿峡谷、过隧道、跨大桥。正如总书记所言,建设川藏铁路“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火车上,习近平总书记召集相关同志,继续深入研究铁路规划问题。一节并不十分宽敞的火车车厢,此时成为总书记的“移动办公室”。

  由川藏线放眼广袤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要充分论证、科学规划,铁路建设要算大账。”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重要指示为西藏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2年年底,西藏全区公路总里程仅为6.52万公里,而今,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2.07万公里。10年间,全国最后一个未通公路的县城墨脱县、西藏最后一个未通公路的乡镇甘登乡都通了公路。特别是“十三五”以来,西藏创造了年均增长公路通车里程8000多公里的高原奇迹。


那曲至拉萨高速公路波玛互通。图片由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供

  西藏铁路发展也在这10年间加速奔跑,极大地促进了雪域高原与其他省市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2014年,青藏铁路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段开通运营;2021年,拉林铁路开通运营,结束了西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目前,全区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57公里。


2021年拉林铁路开通运行,“复兴号”飞驰在雪域高原。叙驭尧摄

  交通的完善,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辣椒是林芝市朗县金东乡的产业支柱,不过,一开始种植时由于部分家庭劳动力不足、生产经验缺乏等原因,导致减产。金东边境派出所民警得知后,深入辖区帮扶,将辣椒生产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中,从讲解种植知识到跟踪开展技术指导再到带货,渐渐地,金东乡的辣椒延伸产品更多了,市场也扩大了。“有这么好的交通线和警察的帮助、守护,现在产业兴旺,我们在这里守边戍边更安心更踏实!”金东乡群众说。


警民一家亲,守边戍边更安心。图片由林芝边境管理支队提供


西藏农村公路。图片由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供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10年来,西藏不断完善村镇基础设施,特别是边境小康村建设,农村和边境地区居民生活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强边固边能力大大提升。

  日喀则拉孜县热雄村是一个仅有4户37口人的小村庄,以牧业为主。在这里,酥油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年近七旬的仓啦老人,最大的心愿是能用上奶油分离机提炼酥油,可以前这里家家户户靠太阳能光伏电板供电,晚上只能用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别说是奶油分离机,连满足基本的照明都有困难。2020年,这个小村庄用上了安全可靠的大网电。“我们终于可以24小时不间断用电了。”回忆起通电那天的场景,仓啦激动不已。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投资682.15亿元,先后建成了青藏联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阿里联网4条“电力天路”,以及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等系列工程,形成了以500千伏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极大缓解了长期以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缺电矛盾,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截至2021年年底,西藏主电网已覆盖全区7市(地)74个县(区)和主要乡镇,供电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174.5万提升至345万。

  聚力筑牢民生改善之本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最近,那曲市聂荣县色庆乡牧民措美家里迎来了一件喜事儿——政府免费给村里安装了新的取暖设备。“等到冬天,屋子里会更暖和。”措美笑着说。

  今年,西藏在聂荣、改则、八宿、浪卡子、当雄等5县803户高海拔农牧区推广热炕供暖试点工作。“这个项目在不改变牧民群众生活习惯的情况下对室内环境进行改善,炉子末端连接水箱,通过热水循环实现整个房间的供暖,用起来更方便,很受群众欢迎。”色庆乡乡长阿旦说。

  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幸福感倍增。而高质量的就业,则更能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拉萨堆龙德庆区的多吉次仁,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开发无公害农副产品。“创业也是就业,敢创业是因为我们西藏的政策好。”多吉次仁说。如今,像他一样的创业者已经成为反哺西藏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10年来,西藏不断筑牢就业这条民生底线。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西藏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46.63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始终保持全国最低。农牧民转移就业累计502万余人,劳务收入累计285亿元,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在此基础上,围绕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特色和优势,培训3.17万人,创业成功7944人,创业带动就业1.69万人,年培训创业学员从2012年的300人增长到2021年的5300多人。“西藏创业工作从单一的创业培训向创业后续服务、创业载体支撑等立体化全方位‘一条龙’服务迈进。”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达娃次仁介绍。


西藏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人民网 李海霞摄

  不仅要保就业,还要助安居。10年来,西藏推进棚户区改造,周转房、廉租房建设,租赁补贴等一系列保障性安居工程,到2021年年底,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5.62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0.63平方米,较2012年年底人均分别增加9.48平方米和11.05平方米。得益于住房供应体系的改善、住房保障力度的加大,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西藏拉萨东郊,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人民网 李海霞摄


西藏林芝群众生活在田园图画里。人民网 李海霞摄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近年来,西藏不断提升医疗水平,改善就医环境,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经过不懈努力,城乡卫生健康服务网络全面建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藏医药事业蓬勃发展,深化医药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主要健康指标持续向好,全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2.19。全区医疗机构总数达到1650个、床位19650张、卫生技术人员25392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17.16%、93.90%和124.45%,智慧医疗稳步推进,让“大病不出西藏”成为现实。


“机器人”为患者进行远程诊疗。贡嘎旺姆摄

  合力唱响民族团结之歌

  西藏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

  经过几年努力,来自贵州的养蜂人张亮富在山南市建起了一座蜜蜂文化主题生态体验园,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甜蜜”。今年,他与当地7个县开展蜜蜂养殖合作,投放蜜蜂2100余箱,建成64个养蜂点,预计年产值3200万元。“老百姓在家就可以完成蜜蜂养殖,更能安心守护家园。”张亮富说。

  在西藏的这些年,张亮富与当地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平时蜂园有需要帮忙的,大家都会来搭把手,西藏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在这里扎根,为当地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张亮富说。


在张亮富的帮助下,山南市错那县发展养蜂产业。张慧龙摄

  土族姑娘陈雪莲是青海人,她在位于拉萨纳金路上的谦和公寓住了5年多。远离家乡的日子里,邻居们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虽然我们来自天南地北,但现在是一家人。有时候出去上班,遇上下雨天,邻居会帮忙收被子收衣服。”陈雪莲说。

  83岁的次吉,由于孩子在邻县上班,一个人生活有诸多不便。陈雪莲听说这事儿后,家里就添了副碗筷。老人有腿疾,她便送膏药、带着老人晒太阳。“老人经常给我的孩子塞一些零食,人特别好。”

  骆世强是该公寓老板,聊起公寓里发生的暖心故事,他说:“太多了,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我们这儿住着100多户人家,有汉族、藏族、回族、土族……平时相处都非常和睦。”

  在西藏,民族团结的故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其中,援藏干部人才更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大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援藏力度,发展了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富民产业,真正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党的十八大以来,7000名援藏干部人才从全国各地而来,在雪域大地上唱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通过“云教室”,陕西、西藏阿里同上民族团结教育课。人民网 李海霞摄

  自2015年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实施以来,全国17个支援省市选派2076名教育人才以“以省包校”的形式支援西藏21所中小学,辐射带动西藏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援藏团队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西藏122所学校与支援省市134所学校结对,广泛开展援受两地学生“手拉手”等活动,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立足实际,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全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站在新征程上,西藏将汇聚起360余万高原儿女的澎湃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