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革吉)直属库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久美老人的红色之旅
狮泉河一路向北奔腾,流经革吉镇那普社区,宛如含羞少女一般,不肯展现她的华丽面容,而是钻入地下,形成一段长达13公里的暗河,至那普山脚流出后,才重现婀娜丰姿。
在狮泉河流经的那普山脚,一座依山而建、由土墙围成的长方形院墙式建筑赫然出现,这就是阿里(革吉)直属库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座红色遗址,曾在特殊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上世纪60年代初,根据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革吉县政府对直属库所在地进行改造,建造了阿里地区最大的武器、弹药、粮食、银元储备基地,还修建了一定规模的招待所、驻营地和会议室,使直属库成为阿里地区重要的会议中心。
而今,一位老人在这里向一批批前来参观的人们,倾情讲述着60多年前的峥嵘岁月,忘情叙说着那一段悠远厚重的历史,用心传承着红色基因、践行着初心使命,为让红色血脉代代赓续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就是久美老人。
农奴娃遇到解放军
久美老人今年73岁,与共和国同龄;巧的是,他的生日是7月1日,和党的生日是同一天。
“我真正的生命是从10岁开始的。10岁以前,是一段不堪回首的黑暗往事。”在直属库一座黑帐篷里,久美老人向阿里采访组讲述着他的过往,思绪也回到几十年前……
据老人回忆,旧社会里,他们一家人被分到雄巴部落的不同头人家做仆人,因此他与父母、弟弟妹妹很少见面。不满十岁,小久美就已经会赶羊、放牛、割柴,还能做点杂活儿。虽说是仆人,可他连头人家的狗都不如,吃的是主人剩下的,稍不注意就会招来一顿毒打;一年到头,身上就一件破羊皮、一双露出脚趾头的烂鞋子,裤子更是从来没见过。“那时候,有一口糌粑吃,就是最幸福的了。”讲到过往,久美老人神情激动,数次哽咽。
就像经历过漫长黑夜的人期盼黎明的到来一样,过久了暗无天日的农奴生活,年幼的久美多么渴望光明的来临。这一天,终于还是盼来了——
在一个农闲季节,年仅10岁的小久美与同样是少年的舅舅强巴外出讨饭,在路途中偶遇一支进藏部队。
久美老人说,“‘金珠玛米’很热情,主动过来打招呼。见我们饥肠辘辘又破衣烂衫,就从兜里拿出糖来给我们,还把我俩带到军营安置了下来!”后来,有了读书的机会,久美从一些资料上得知,当年救助他们的那支部队,就是来自新疆的进藏先遣连的后续部队。
从此,久美老人便与“红色”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开启了一生的红色之旅。
长在红旗下的少年
1960年,阿里地区开展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革吉县不失时机带领群众推翻农奴主,建立了社会主义新政权。而久美,也成为长在红旗下的少年。
时隔60多年,久美老人对那段历史仍记忆犹新。
他从军营回家后,发现许久未见的亲人也回来了。“从那时起,我们再没做过谁的仆人,也再没挨过打,还分到了许多生产生活物资。”说着,久美老人舒展了一下眉头,神情也变得轻松起来,“我们家得到了六七匹马,几十只牛、羊,还有一大片草场。给自己家放牧,心情自然不一样。”
1964年3月,“社会主义三大教育”工作组进驻久美的家乡布贡村,旨在通过与当地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
但工作组人手不够,加上翻译也仅有4人。此时的久美,已是身强力壮的大小伙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于是,他主动申请加入。在半年时间里,他放牧、打柴、捡牛粪、做群众工作,迅速成为工作组的得力助手;他也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向工作组请教语言和文化知识,还学到一些简单的医疗技能。
当年9月,工作组结束工作准备返回时对久美说,“你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将来可为国家作贡献。”在此后的人生中,即使遇见再苦再难的事,每每想起这句话,久美都能坚强挺过去。
在工作组推荐下,年仅15岁的久美担任布贡村共青团支部书记、毛泽东思想宣讲员和雄巴区民办学校老师。身兼数职的他,并不觉得有多辛苦,反而因为是“为人民服务”,总有使不完的劲。
也正是从1964年开始,这位热爱读《毛主席语录》的少年,迷上了收集红色物件,像毛主席像章收集了五六枚,家里还存有老式收音机、水壶、马灯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物件。“我一辈子崇拜毛主席、信仰共产党,对这些东西有感情。”久美老人说。
红色历史的传播者
“欢迎走进红色革吉,我们新革吉的历史是从‘三顶帐篷’开始的……”在直属库大院,身穿一件老公安制服、胸前别着一枚党员徽章的久美老人,开启了又一次红色革命历史的讲解。
久美老人告诉采访组,由于当时刚刚建县,备荒备战依然是新生政权工作的重中之重,粮食、弹药和银元这些重要战备物资必须集中存放、统一管理,便建造了直属库。几十年过去了,直属库完成了神圣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日渐荒芜。进入新时代,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从2017年开始,革吉县整合资金690万元,在原址打造了这座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年12月21日,直属库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座占地面积1.6万多平米的红色遗址,主要由交通工具展示厅、“三顶帐篷”复原实物、“岁月情怀”雕塑群、电报房、医务室、礼堂和几个洞窟遗址组成。身处其间,仍能真切感受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革吉干部群众那既严肃又活泼的生活场景。
参观中,采访组惊讶地发现,对于直属库内的每一处布置、每一件文物、每一张照片、每一份文献,久美老人都能讲出一串完整的故事来。追问之下才发现,他与直属库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里见证着咱革吉建县的历史,我必须参与。”听说革吉县要修复直属库,本该在家颐养天年的久美老人,不顾当时年近七旬的身体,毅然来此当起了建筑工人;
为了充实这座红色遗址,有着40年党龄的久美老人,毫不犹豫拿出家里珍藏了几十年的三四十件旧物,大到帐篷、床,小到磨盘、马鞍,一并无偿捐赠给了直属库;
后来直属库招募讲解员,久美老人又义不容辞地来了,作为这里唯一的工作人员,久美老人一肩挑三职:讲解员、管理员和环保员。
由于直属库里没有宿舍,久美老人便在院内搭建了一顶帐篷,一住就是3年多。虽然这里的工作并不轻松,可久美老人却乐此不疲,他说:“当年是毛主席派来的解放军救了我,我在这里宣讲革命历史,就是对党的一种感恩和回报方式!”
此时此刻,眼前这位微微弓背的老人,在采访组心中的形象又高大了许多。
“这是1956年生产的‘解放’牌卡车,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短短两年之内,咱阿里地区就有了……”耳畔,又回荡起久美老人浑厚的声音,思绪再一次被带回那段刻骨铭心的红色岁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阿里地区52个重点项目复工复产
西藏阿里地区剩余高风险区4个、中风险区3个,累计出院出舱644人,札达、日土、措勤、改则、革吉5个县正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52个重点项目已实现复工复产。[详细] -
西藏阿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
在西藏阿里普兰机场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经过体温检测、身份登记、消毒等程序后,才能进入工地。[详细] -
今日0时至14时 西藏新增29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6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9月3日0时至14时,全区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9例(其中拉萨市11例、林芝市1例、昌都市11例、那曲市6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