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精灵”的守护者——记“猴王”多布杰
多布杰正在投喂藏猕猴。
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林则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自然和人文景观荟萃,许多野生藏猕猴不时出没于路旁。猴群见人不惊且与人同乐,已成为这里发展生态旅游的“金字招牌”。
藏猕猴一般生活在3000米至4000米的高海拔地区,主要分布在以林芝为主的藏东南地区和云南西北部,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前些年,由于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藏猕猴在很多地方销声匿迹。得益于林则景区完善的森林保护机制,村民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如今已有5000多只藏猕猴在这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安家,让这里成为西藏唯一一处野生藏猕猴观赏景区。
猴群的壮大,少不了景区饲养员兼护林员多布杰的功劳。他在山林中默默守护藏猕猴20余年,被乡亲们敬称为“猴王”,当地干部更赞扬他是“高原精灵”的守护者。
从护林员到饲养员
2000年,当时五十出头的多布杰来到工布江达县仲莎乡,成为护林员。起初,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里穿梭,负责巡逻山林、保护庄稼。有一天巡山时,他发现几只猕猴溜到庄稼地里啃食青稞。
“我以为只是来了几只调皮的小猴子,便在巡山时带上一些吃的给它们。”多布杰后来发现,巡护范围内的猴子越来越多,它们啃食庄稼、破坏耕地,村民们对这群“小偷”感到十分恼火,他便急忙将此事反映给林则村村委会主任。
县政府得知此事后,决定要将这群藏猕猴纳入统一保护范围,提供固定经费购买食物投喂,减少猴群对庄稼的破坏。多布杰向林则村村委会提议,经过村民的一致同意,制定了禁止砍伐林木、乱扔垃圾、捕捉猎杀猴子的村规民约。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林则村25户村民将原来的家园让给猴群,整体搬迁到原村址下方的平地上。由于多布杰常常在山里,当地政府便把保护这些“高原精灵”的重任交给了他。
早先,多布杰的工作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但他并不在意,在这片山林里一守就是20多年。每当提起藏猕猴,这位古稀老人的脸上总是露出灿烂的笑容。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仲莎乡在林则村的山谷地带设立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多布杰也成为景区藏猕猴饲养员的不二人选。
在广东省的对口支援下,林芝发展全域旅游,越来越多的村子走上生态之路,吸引各地游客慕名前来参观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可爱的猴群,林则村通过旅游业实现了经济增长。随着景区名气越来越大,村里有不少家庭借势销售土特产、办起农家乐,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从猴子到家人
卡车的引擎声刚飘进山谷,山林的枝叶就开始摇晃,藏猕猴争着跑下山来。“其他车就算按喇叭,猴子都不会理。”多布杰说,这些藏猕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多布杰住在景区外约3公里的村庄,每天吃过早餐,他就开车前往景区给“猴子猴孙”喂食。这些猴子最喜欢吃苹果,所以每到苹果成熟的季节,他都会给它们准备当地产的苹果。
近年来,得益于完善的环保机制措施,当地群众生态保护意识逐步提高,环境一天比一天好,越来越多的藏猕猴来到这片“乐园”生活。村民还时不时主动上山,送一些核桃、水果、花生供猴子食用。
在多布杰看来,猴群也是一个小社会,母子情深、朋友互助、争斗打架都有。在上千只猴子中,多布杰只给一只脸特别红的小猴子取了个名字——“玛惹”,汉语意思是“小红”。因为出生后猴妈妈没有奶水,它饿得嗷嗷直叫,多布杰只得将它带回家中照料。那时,他的孙女也特别喜欢这只小猴子,每天放学回家就会给它喂吃的。几天后,孙女翻遍了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玛惹”,急得嚎啕大哭。多布杰耐心地说,我们和“玛惹”是好朋友,带它回来是为了让它活下去,但它终归是要回到猴群中,回到猴妈妈身边。“玛惹”长大后,也时常会找多布杰蹭衣撒娇。
在这20多年间,多布杰尽心尽力地保护着这些藏猕猴,也见证了猴群一天天发展壮大。“人类应当把野生动物当成朋友、家人来对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他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他们给滇金丝猴当“保镖”
“突、突、突……”每天早上,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昌都站都会响起一阵摩托车声。管护员和野保员们像往常一样,扎进林海,守护世界上栖息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 [详细] -
乡村振兴丨西藏察隅:高原猕猴桃结出产业“致富果”
深秋时节,雪域高原寒意渐浓,在西藏察隅县下察隅镇的猕猴桃基地,却是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详细] -
芒康滇自然保护区金丝猴由原300余只增加到800余只
记者30日从“西藏十年 昌都篇章”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昌都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绩效考核范畴,生态制度不断健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