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感受西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进展成效

发布时间:2023-06-16 09:40: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夏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高原大地开展得如火如荼。“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进展如何?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跟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调研组赴山南市开展下沉式调研采访,慢慢行走,细细采访,切切体察,深深感动。

  在贡嘎县吉雄镇刘琼村,调研组一行遇到正在果园里修剪树枝的白玛曲吉。她告诉记者:“我种植树苗、矮化苹果的技术都是汉族老师傅教的。各族人民永相亲,茶和盐巴永不离。如今,我的种植规模大了,招了不少员工,技术方面我也手把手地教,大家一起发展生产,实现共同富裕。”

  白玛曲吉的话语,至今在记者耳旁萦绕、发人深思。这是西藏“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民族工作,把民族团结放在西藏全局工作的特殊位置,对西藏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路调研采访下来,记者亲眼目睹、深切感受到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精诚协作、互帮互助,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共同建设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勠力同心,“荒滩”变“金滩”

  从贡嘎县城出发,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东行,穿过蜿蜒的乡村小道,大约30分钟我们来到了吉雄镇刘琼村。

  夏日的刘琼村美丽静谧,路两旁的藏白杨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潺潺的流水穿村而过。不少村民把房子装修成了民宿,有的是带院落的小楼,有的是带阳光棚的景观房,藏式的装修让房间干净整洁又独具特色。

  刘琼村村委会主任边巴次仁告诉记者:“昔日的村庄沙化严重,是一个‘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的贫穷村落,农牧业发展落后,村民收入低。后来,援藏工作队来了,与大家艰苦奋斗,把村子打造成了互动沉浸式体验藏文化的旅游村。”

  2020年,长沙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湘江集团在刘琼村投资开展综合文旅产业和村居环境提质两大建设项目。

  “援藏工作队和大家一起种树治沙,美化村庄环境,还因地制宜把村民闲置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把成规模的沙地变成了全地形越野摩托营地,把树林变成了游客喜爱的林卡。”边巴次仁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援藏工作队的帮助和引导,就不会有今日的刘琼村。大家打心底里感激,更懂得团结奋斗的可贵。”

  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的运营模式,不少村民在营地和林卡实现就业,还有一些村民经营起民宿,不出村就能挣钱。2022年,刘琼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20596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在刘琼村,记者遇到了白玛曲吉。她告诉记者:“以前村子穷,家里也穷,我无奈辍学,就到林芝、拉萨等地打工。2018年,村里引进了矮化苹果种植项目,我就回到村子,跟着汉族老师傅学习技术。从育苗、修枝、施肥、疏花果到病虫害防治,老师傅毫无保留,手把手地教我。”

  勤奋的白玛曲吉慢慢成长起来,不仅掌握了技术,还学会了管理。2022年,她便出来单干,在村里承包了土地,种起了矮化苹果,不仅改善了村庄生态环境,还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总书记说,56个民族是石榴籽,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总书记的话多么形象啊!如今,我的果园有乡亲们帮忙,还有汉族师傅、回族员工,大家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乘着新时代的春风,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化搭台,乡村旅游火起来

  走进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社区,一幢幢藏式小楼鳞次栉比,在村中林荫小道上,随处可见拍照留影的游客。

  扎西曲登社区被誉为西藏“藏戏第一村”。2006年12月,雅砻扎西雪巴藏戏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扎西曲登社区充分保护和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走出了一条“非遗牵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

  “在我们这里,人人都会表演藏戏,也喜欢看藏戏。”今年51岁的尼玛次仁16岁跟着师傅学习藏戏。作为非遗传承人,他每天都要指导年轻人排练藏戏。尼玛次仁告诉记者:“藏戏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藏戏,让更多游客了解藏戏,不仅能带动群众致富,还有助于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了让雅砻扎西雪巴藏戏真正“活”起来,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这些年,尼玛次仁培养了30名藏戏传承人。

  “如今我们晚上表演藏戏给游客看,还举办篝火晚会,让游客体验藏文化的魅力。”雅砻扎西雪巴藏戏团演员达瓦卓玛说,“我很喜欢藏戏,能跳藏戏是一件幸福的事。”

  非遗“牵手”乡村旅游,带给群众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记者来到51号民宿嘎多阿南家。嘎多阿南说:“这几年,村里的旅游业蒸蒸日上,靠着经营民宿,我不仅还清了欠款,还小有积蓄。”

  几年前,嘎多阿南的老公因病去世,留下了两个孩子和一屁股债。带着试一试的心态,嘎多阿南加入了社区第一批民宿计划。第一年,她就分到了9000元钱。第二年,在社区的帮助下,嘎多阿南再次扩大经营范围,从7个床位扩大到了10个,还开了一家小餐馆。“2022年,我主动提交了申请,退出了低保,今年争取再添几个床位。”嘎多阿南笑着说。

  目前,扎西曲登社区建有78户旅游民宿,共630个床位。自2020年6月接待第一批游客以来,社区已累计创收41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

  自治区民委调研组成员白玛朗杰介绍说:“近年来,西藏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化搭台带来了文化发展、民族团结、产业兴盛、乡村振兴的综合效益。”

  随处可见,民族团结基础扎实

  在扎囊县扎塘寺的措钦大殿内,一幅可以追溯到940年前的壁画,留下了汉藏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

  在首届全区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演讲比赛中,斩获一等奖的刘琼村村民次仁觉旦,开起了民宿体验店,与各地游客畅谈自如;

  在桑日县中学,校园里的《道德经》大型铜刻雕塑,把爱国种子深埋在每个孩子心灵深处;

  在贡嘎县民族团结一条街,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

  为期一周的调研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山南每一个县、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乡村,甚至每户人家,都勠力同心,谋划有特色的点子、利用一切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团结、追求发展、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看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奋力书写着各民族大团结的新时代答卷。

  这是西藏广大干部群众“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一个个生动实践,汇聚成了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的强大力量。

  如今,一幅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美丽画卷在高原大地徐徐铺展,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