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丨雪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拉萨
这是拉萨市全景(3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作为一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拉萨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文物和文献最多的城市之一,百姓幸福感最强的城市之一。
高原上的“日光城”,因其内敛厚重的文化,涵养了城市历久弥新的独特气质;因其交流互鉴的文化,孕育了人们从容豁达的自信品格;因其开放创新的文化,赋予了城市发展新的活力。
漫步拉萨街头,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穿越时光,在当下依旧熠熠生辉。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历史文化建筑吸引八方来客,八廓街上商铺林立、人流如织,城市商业中心的美名千百年来不曾改变。
历史的传承同样融于城市生活的日常,随处可见的古建遗址和民族传统舞蹈、服饰、艺术等元素,正借文化事业发展之势,以充满活力的新姿态跃入年轻人的现代生活之中,昭示着古城拉萨的包容气度与文化自信。
拉萨的年轻人在参加现场音乐会(2022年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是八廓街附近一家由古建筑改造而成的酒店(3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游客在布达拉宫广场上合影留念(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日光洒在布达拉宫上(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在宗角禄康公园,市民们跳起锅庄舞(6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这是布达拉宫附近的一家备受游客欢迎的酸奶坊(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这是跨越拉萨河的柳梧大桥(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布达拉宫脚下车流如织(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这是拉萨市的南环路(3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这是日出时分的布达拉宫(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拉萨的年轻人在参加现场音乐会(2022年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是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的表演现场(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这是拉萨市街道上的车流(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拉萨机辆整备中心,“复兴号”动车组在检修库进行整备作业(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宗角禄康公园,市民们跳起锅庄舞(6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八廓街附近的一家餐厅楼顶举行的求婚仪式(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文成公主剧场前,一名街头艺人表演吉他弹唱(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拉萨一家以“雪怪”为主题的藏式时装店,顾客们选购商品(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这是拉萨夜景(2022年3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展示新西藏 共谋新发展——第五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见闻
6月16日至18日,第五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在拉萨举行。自2014年首次举办藏博会,该活动已成为展示新时代新西藏历史性成就的重要窗口。 [详细] -
拉萨:南北山造林在行动
近日,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开启新一轮建设,将在拉萨市、山南市的5个县区范围内播种油松、山杏等适宜高原栽种的树种,计划造林9.7万亩。 [详细] -
西藏班戈县: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非遗技艺
近日,西藏那曲市班戈县举办“乡村振兴那曲奋进”特色比赛之“传统黑帐篷制作、游牧文化特色黑帐篷制作、创新式毛料牲畜棚圈制作”比赛。此次比赛由来自班戈县10个乡镇的23名选手参赛。 [详细]